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选举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度,曹操对任人唯贤的推崇早于九品中正制度,这无疑对当时强调德仁孝顺的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九品中正制度虽然为今后科举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它主要强化了门阀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从东汉末年延续到唐代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现象。

——摘编自张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及其社会影响探究》

材料二   在隋朝以前,盛施九品官人法,当时高级官职由几十家大士族垄断。因此,南北朝政权统治的基础十分薄弱。唐朝全面推行科举制度后,选拔官员的范围大人突破了少数家庭的圈子,扩展到地主阶级各阶层。参加科举者,其门第、流品的限制并不严格,被录取人员所代表的阶层也相当广泛,使大批下层知识分子通过考试进入了统治政权。唐朝科举虽有很多科目,但主要是进科,而进士科又以诗赋为中心,诗的好坏对于一般考生的录取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正因为这样,唐朝知识分子不仅人人会作诗,而且都竭力将诗作好。

——摘编自杨建军《简论唐代科举制度》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九品中正制演变的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科举制的作用。
【考点】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古代选官制度演变】

官吏选拔制度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社会形态下,都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选官制度,以便不断补充和调整各级官僚队伍,保证本阶级统治意志的顺利推行。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政府初立九品,按人才优劣定品第,这在很大程度上纠正了汉末察举制被名门士族所操纵的弊端。但九品中正制中各地中正的人选皆由在朝为官的世家大族兼任,人才的任用升降实质上仍然完全掌控于门阀士族的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中央要巩固和加强集权显然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庶族地主的力量却在门阀士族逐渐衰弱的趋势下不断壮大,他们对于选官制度产生了新的政治诉求,科举制度应运而生。

——摘编自李烁《浅析唐朝科举制度与朋党政治》

材料二   汉代选拔人才,以荐举制取代世袭制,以察举、征辟诠选制度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但荐举制也有局限性,而且这种局限性愈到后期愈加明显。魏晋南北朝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这一制度把选才权收归朝廷,把人才分为九等,选才标准规范、缜密,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到隋唐时代推行科举制,就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考生自由报名,布衣之士有了为官的机会。从隋代到清代的1300多年间,科举制选拔出大量文武官员与后备人员,给社会与国家治理队伍注入活力。

——郭齐勇《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特质》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升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时期科举制产生的原因。
(2)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产生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