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全文。

【乙】张释之,堵阳人也。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 , 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 , 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乘舆:天子乘坐的车。③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④治问:询问、审问。⑤跸(bì):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⑥奏当:审案完毕向禀告皇帝处罪意见。当,判罪。⑦赖:幸而,幸好。

(1) 【通字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参考方法

解释

不败伤我乎

语境推断法

民安所其手足

成语推断法:不知所措

延尉当

查阅字典法:①对,正确;②这,这个;③凡是,所有的;④表判断。

(填序号)

(2) 【释句意】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3) 【析心理】小文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甲】称善者之。

【乙】上良曰:“廷尉当是也。”

(4) 【提观点】下面两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小毅认为这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
A.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B.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5) 【评人物】小文想从下列人物中选出一名“求是之星”,你认为谁最合适? 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 文言文翻译;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郦生见沛公

[西汉]司马迁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 , 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 , 问使者曰:“何如人也?”使者对曰:“状貌类大儒,衣儒衣,冠侧注。”沛公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

    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 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曰:“客,天下壮士也,叱臣,臣恐,至失谒。曰‘走! 复入言,而公高阳酒徒也’。”沛公遽足杖矛曰:“延客入!”

(节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注释】①踵:脚后跟。踵门,亲自登门。②上谒:递上名帖。谒,类似现在的名片。③暴(pù)露:栉风沐雨,在外奔波。④口画:谈论谋划。⑤洗:洒足也,指用水洗脚。⑥侧注:古时帽子名,又叫高山冠。⑦遽(jù):匆忙,急忙。⑧雪:擦净,揩干。

(1) 根据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

联系内容

解释

兵助楚讨不义

查阅字典法

①搀扶,扶持;②率领,统率;③将要,打算;  ④将领,将帅。

(填序号)

沛公

课内迁移法

欲行(《狼》)

见儒人也

字形推测法

形声字。从日(表示与时间有关),叚声。

沛公遽雪足矛曰

词类活用法

人恒 , 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 人像摄影主要以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相貌和神态为主,下面是关于“郦生”人像的拍摄构想,请你根据“郦生见沛公”的故事帮忙完善表格。

被摄者

原文

外貌

动作

神态

形象特点

郦生

镜头一

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 

(结 合文中句子,用  自己的话回答) 

躬下身子,向使者作揖。

镜头二

郦生嗔目按剑叱使者曰:“走! 复入言沛公,吾高阳 酒徒也,非儒人也。”

怒目圆睁,生气愤怒。

(3) 郦生的形象在沛公和使者的衬托下显得愈加鲜明。你认为谁对郦生形象塑造的作用更大? 请结合具体情节说明理由。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