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也,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 材料一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该诗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 材料二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什么重要措施?
(3) 依据材料三所示信息,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秦朝是采用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思想主张来建立这一制度的?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什么建议来实现思想大一统的?西汉弘扬“六艺之科,孔子之术”在当时有什么进步作用?
(5) 秦始皇对待儒学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措施,而汉武帝却弘扬“孔子之术”。为什么说“尽管汉武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学的态度截然相反,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
【考点】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中学以“走进秦汉”为主题,设计了以下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时空观念——四海归一】

秦朝形势图

(1)仔细观察《秦朝形势图》,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秦朝都城的名称。据图指出秦朝疆域的特点。

【加强集权——破旧立新】

材料一   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在那下设县。这些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秦制以铜虎符发兵,虎符制半,右半由皇帝掌握,左半在领兵者手中,左右合符,才能调动军队。这是保证兵权在皇帝手中的重要制度。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摘自《秦汉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统一国家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实证——思想认同】

材料二   秦始皇及其臣下对战国以来蓬勃发展的思想心存畏忌,唯恐妨碍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巩固,因而采取了粗暴的扼杀政策。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烧毁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和占卜之类的书籍。第二年,他又将提出非议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全部活埋,史称“焚书坑儒”。这一事件的后果极为恶劣,战国以来自由活泼的学术氛围遭到毁灭性打击,中国文化乃至社会发展因此遭受到难以估量的损失。

——摘编自《中国大通史·秦汉(上)》

材料三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禁止)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学术系统)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服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3)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董仲舒提出的建议。综上,指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特儒学的不同态度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唯物史观——总结规律】

(4)综合上述主题的探究内容,请你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并谈一谈你的认识。

综合题 普通
3.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由于方国的成熟与发展,出现了松散的联邦式的“中国”,周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的“天下”。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二


图1秦铜权(砝码),上面以小篆铸刻着“八斤”等字

图2睡虎地秦墓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图3琅琊刻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上面的文字为小篆。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等记载

图4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半两钱的模具

图5秦长城遗址

图6秦始皇陵陶俑

材料三   墨子曾强调,要统治天下,仅有君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同天下之义”,即思想上的一元化,唯此才能达致和合。

——寇鸿顺《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创新》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天子治理“理想天下”的政治制度。
(2) 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联系,并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要求:示例,条理清楚)

【示例】

选择:“秦铜权”和“秦半两钱铜母范”(或“图1”和“图4”)。

联系:铸刻着“八斤”二字的秦铜权是秦朝统一重量的工具,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见证;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秦朝统一的货币——半两钱的模具,是秦朝统一货币的体现;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都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或经济措施)。

意义:都促进了秦朝经济交流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一同天下之义”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