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2年里耶古城发掘出37000多枚竹木简,主要内容是秦洞庭郡迁陵县的档案,包括祠先农简、地名里程简、户籍简等,是21世纪以来我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释文为:“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东成,为里名。户人,指户主。士五、是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女子,即女性。大、小,为课役身份的标志,登记于户籍,作为征发赋役的依据。夫、沙、泽若、伤,均为人名。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专家学者在对这些秦简进行解读后,有一个重要发现:里耶所在的迁陵县秦时属洞庭郡管辖。可洞庭郡在以《史记》《汉书》为代表的史书里完全不见踪影。而里耶出土秦简中关于洞庭郡的记载却又比比皆是、确凿无疑。

——向军《里耶寻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社会管理的措施。
(2) 结合以上材料,请从不同类型史料价值的角度说明秦朝“洞庭郡”存在的理由。
【考点】
皇帝制、三公九卿与郡县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日知录》

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

(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

(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孽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

——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

材料二:《全晋文》所载傅玄《掌谏职上疏》中认为郡县制的实行是“荡灭先王之制”。《文选》载陆机《五等诸侯论》中认为秦代实行郡县制是“忘万国之大德”,其国运不能长久实由此所致。“颠沛之衅,实由孤立”,没有形成“万国相维”之势,所以很快就败亡了。曹炯在《六代论》 中也认为郡县制不利于专制统治者长久维持自己的家天下。

——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班固《汉书》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和夏商时期的“邦”、“国”有何不同。
(2) 材料二中的学者对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评价是否全面?请说明理由。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初年的地方制度,并说明该制度带来的问题及成功解决的措施。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