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班级拟拍摄“印象山水”小视频,同学们找来以下素材,请你参与前期准备工作。

游天台山日记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 , 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循路登顶,荒草靡靡 , 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 , 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 , 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 , 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𬯎 , 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 (有删改)

【注释】①烨烨:火焰很盛。②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③琪:美丽的。④弥望:充满视野。⑤慊(qiè):满足、满意。⑥上方广:天台山方广寺分为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⑦阈(yù):门槛。⑧暝色 :夜色。⑨隤 (tuí):崩塌。

(1) 读文;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溪 回 山 合 木 石 森 丽 一 转 一 奇 殊 慊 所 望

(2) 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

文言语句

提示方法

解释

循路登

课内迁移法

𪩘多生怪柏(《三峡》)

为高寒所勒耳

以诱敌(《狼》)

揉木

联系成语法

木求鱼

不暇晨餐

词类活用法

但微之(《卖油翁》)

(3) 赏景;李郢在《重游天台》中写道“南国天台山水奇”,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欣赏天台山水之“奇”。

欣赏角度

A.视角多样:俯与仰、早与晚、动与静,皆成风景。

B.细节生辉:“奇”就在某个字眼里,“奇”就在句子的细微之处。

C.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4) 入境;关于拍摄时人物是否需要入镜,小语和小文有不同的观点。你认同谁的观点,请结合文章阐述。

小语:人能给毫无生气的景物注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增添人文气息,我认为拍摄时人物需要人镜。

小文:山水自有灵气和美感,人的出现纯属画蛇添足,我觉得拍摄时人物不需要入镜。

(5) 有人提出要将《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学语文教材,请你和小文一起参与附议(同意别人的提议)。

(提示:可从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和主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发表意见)

小文:我附议。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游天台山日记》是其游记的开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是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来确定的,因此将《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

【考点】
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 文言文断句; 常用文言实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文言文阅读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颔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垂亭午夜分,不见暖月。

   至于夏水艇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同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国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圈塘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刷成。仰视天如匹逐然。水已落,缺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凿石上一孵。人大呼于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晚至蜀缀关,唐故婴州。与白帝城相连。
   关西门正对滟滪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于璀数十丈。”

【注释】①油血,油瓶。②解:裂鳍,③混凝堆; 在眼镜填口,是肛心突出的目标,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地( )(文件) A. 第一段写山,突出了述纳不绝、重重叠叠、高河蔽目的特点。 B. 第二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 第四段引用渔歌,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二峡秋天潜瑟的气氛, D. 第二至四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劝静绪合,相得盈彰。
(2) 下列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半傻时分从亭子里自然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的。 B. 虽然乘着马在风中奔跑,也没有走水路快。 C. 陆游一路行来,发现圣姥泉上面盛着一块有裂缝的石头。 D. 乙文中作者从大溪口出发,进入暖塘峡,经过圣姥泉,到达暖地头。
(3) 甲文中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出了山连绵不断的特点,请找出乙文中描写山的句子并概括其特点。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