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台山日记
[明]徐霞客
初三日晨起,果日光烨烨① , 决策向顶。上数里,至华顶庵。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循路登绝顶,荒草靡靡② , 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③花玉树,玲珑弥望④。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⑤所望。二十里,过上方广⑥ , 至石梁,礼佛昙花亭,不暇细观飞瀑。下至下方广,仰视石梁飞瀑,忽在天际。闻断桥、珠帘尤胜。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迸石间,汇转入潭;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⑦ , 水从坳中斜下。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余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⑧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初四日天山一碧如黛。不暇晨餐 , 即循仙筏上昙花亭,石梁即在亭外。梁阔尺余,长三丈,架两山坳间。两飞瀑从亭左来,至桥乃合流下坠,雷轰河𬯎⑨ , 百丈不止。余从梁上行,下瞰深潭,毛骨俱悚。梁尽,即为大石所隔,不能达前山,乃还。 (有删改)
【注释】①烨烨:火焰很盛。②靡靡:草随风倒伏相依的样子。③琪:美丽的。④弥望:充满视野。⑤慊(qiè):满足、满意。⑥上方广:天台山方广寺分为上方广、中方广、下方广。⑦阈(yù):门槛。⑧暝色 :夜色。⑨隤 (tuí):崩塌。
溪 回 山 合 木 石 森 丽 一 转 一 奇 殊 慊 所 望
文言语句 | 提示方法 | 解释 | |
循路登绝顶 | 课内迁移法 | 绝𪩘多生怪柏(《三峡》) | ⑴ |
盖为高寒所勒耳 | 盖以诱敌(《狼》) | ⑵ | |
揉木缘崖 | 联系成语法 | 缘木求鱼 | ⑶ |
不暇晨餐 | 词类活用法 | 但微颔之(《卖油翁》) | ⑷ |
欣赏角度 A.视角多样:俯与仰、早与晚、动与静,皆成风景。 B.细节生辉:“奇”就在某个字眼里,“奇”就在句子的细微之处。 C.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
小语:人能给毫无生气的景物注人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增添人文气息,我认为拍摄时人物需要人镜。
小文:山水自有灵气和美感,人的出现纯属画蛇添足,我觉得拍摄时人物不需要入镜。
(提示:可从文章的语言,写作手法和主旨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结合选文内容发表意见)
小文:我附议。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之一,《游天台山日记》是其游记的开篇之作,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中国旅游日”就是以《游天台山日记》记载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来确定的,因此将《游天台山日记》编进中学语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