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只有把中国梦融入个人理想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④中国梦是世界各国的梦,也同中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①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②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有力保障
③中国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向往 ④中国梦的本质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
①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②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③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④中国梦把国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融为一体
①中国的体育强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与奥林匹克梦相互交织
③实现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④体育强国梦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得到了实现
①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是息息相关的
②中华儿女要把人生理想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③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④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最高理想
①佐证了“中国梦”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②说明了中华儿女是“中国梦”的真正创造者
③佐证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④表明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着“引领世界”的作用
材料 近年来,四川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从2022年创新推出“同运动·一家亲”活动。自活动开展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省委统战部、省民族宗教委、教育厅、财政厅、省体育局及各市州共同努力,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多方向发力、“全面+分众”多层次推进、“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方式,在全省10000多所中小学校、50多所高校、1000多个宗教活动场所、10000多个村寨,一体推进开展篮球、足球、乒乓球、锅庄舞等群众喜爱的文体活动,吸引了省内外100多万名各族群众积极参加。活动模式新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度越来越高、覆盖面越来越广,实现了56个民族全覆盖,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同运动·一家亲”活动是各族人民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实践。结合材料,分析“同运动·一家亲”活动对各族人民共筑中国梦有何重要意义?
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近年来,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动在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促使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从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到“辽宁号”航空母舰.歼-20战斗机,从“天眼”FAST.“复兴号”动车组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器.嫦娥五号探测器到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这些重要成果的获得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倾心付出是分不开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以“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新时代,江山如画,大潮奔涌。新征程,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材料一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3年,如今的锦屏大设施已成为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的新词汇,指的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生产力,为新时代新征程加快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随着新质生产力的逐步成熟,会形成相对传统产业而言的全新的产品、生产资料、零部件和原材料,使人类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的范围极大扩展。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20周年。20年来,从嫦娥一号拍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从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实现了落月梦想,到嫦娥四号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从嫦娥五号带着月壤胜利归来,再到嫦娥六号首次开启月背挖宝之旅,技术的每一次突破、工程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团结协作的结果,都是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的生动实践。2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圆满收官,深空探测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实现部分领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探月之路。
材料二 2024年9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接见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一代代航天人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推动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实现历史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航天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材料一 筑梦,一个民族的矢志追寻;逐梦,一个大国的雄健步履;圆梦,一个大党的如磐初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中国梦是家国梦,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为百姓谋福祉,让人人都出彩,是跨越百年的初心传承,是筑梦圆梦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实现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而且造福各国人民,从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
材料二 王浩泽1990年出生。入选前,她是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的高级工程师,多年刻苦钻研新型火箭发动机。2020年,通过层层选拔,王浩泽成功入选第三批航天员。2024年10月30日,她成为第一个“坐上火箭的火箭设计师”出征太空。王浩泽表示:“人生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年富力强时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航天员,我是幸运的。能够将个人价值和祖国的需要相结合——为国出征,我更是幸福的。”“对于这次任务,我已经准备好了,我将全心全意、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和队友们一起精准工作,快乐生活,让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成为宇宙精彩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