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中国的体育强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国的体育强国梦与奥林匹克梦相互交织
③实现体育强国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④体育强国梦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得到了实现
①中国梦的主体是新时代台湾青年
②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之义
③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国梦之中
④中国梦是每一位台湾青年的梦想
①保护生态环境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全局性变化
③中国梦的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在于人民
④中国梦就是要让每个人获得发展自我的机会
①只有把中国梦融入个人理想之中,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②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③实现中国梦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同心圆
④中国梦是世界各国的梦,也同中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
①中国梦与世界人民的梦是息息相关的
②中华儿女要把人生理想融人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
③中国梦是国家和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梦
④中国人民具有伟大梦想精神,以实现中国梦为最高理想
①佐证了“中国梦”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契合
②说明了中华儿女是“中国梦”的真正创造者
③佐证了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
④表明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着“引领世界”的作用
1922年5月5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宣告成立。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共青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组织引导一代又一代青年坚定信念、紧跟党走、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贡献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注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近年来,青年科技工作者主动在科技攻关中“挑大梁”“当主角”,促使我国在科技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和发展。从C919大型客机.“鲲龙”AG600到“辽宁号”航空母舰.歼-20战斗机,从“天眼”FAST.“复兴号”动车组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器.嫦娥五号探测器到天和核心舱.天问一号……这些重要成果的获得与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倾心付出是分不开的。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请以“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探测暗物质是这些年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而暗物质的研究需要深地实验室。为填补我国深地实验室的空白,各科研团队经过多轮科学论证和技术攻关,于2010年建成投运锦屏地下实验室一期。2020年,实验室二期项目开工建设,历经3年,如今的锦屏实验室已成为一个涵盖粒子物理、核天体物理、宇宙学、生命科学、岩石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的世界级开放共享实验平台,推动中国向科学大国迈进。
在2024年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道:“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青年从来都心系家国”。
【资料一】15年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投张福锁和团队在河北省曲周县探索成立科技小院,把农业专业学位研究生派驻到农业生产一线,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中的实际问题。15年来,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一个个科技小院在全国许多乡村安家落户、遍地开花,科技扶贫的果实越结越多。科技小院不仅探索创新了学生培养模式,更是强化了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资料二】2024年6月25日,随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一则“中国航天团队竟如此年轻”的消息传遍网络。对此,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说:“坚定信念,才能十年磨剑,向一个共同的梦想迈进;保持信心,才能在不断面对新的挑战时迎难而上、实现突破……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证明,中国人设计的这条往返月球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总字数在150字左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为扩大就业,我国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近年来,我国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预算667亿元。通过税费优惠,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和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通过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等政策,加强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企业支持。推动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向中小企业延伸。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突出就业导向,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完善终身学习体系。支持招募3.4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落实各类劳动者权益保障政策,指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供大量灵活就业岗位。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