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课外小组探究分子运动性质时,对教材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1,并增加对照实验如图2,请结合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 两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相同现象是
(2) 增加对照实验的目的是
(3) 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写一条)。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定性实验(控制变量、空白实验、对比实验);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课本进行一个化学实验(如图1所示),在进行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原实验重新进行了设计(如图2所示)。

      

【实验方案一】

(1)图1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其中烧杯B的作用是

【实验方案二】

(2)图2中的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着用滤纸折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司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甲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装置乙和装置丙中的塑料瓶同时注入五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分别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观察到乙、丙中相同的现象是,不同现象是

【实验结论】

(3)由以上2组实验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分析讨论】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的实验的优点是。(填一条)

【实验方案三】

小林设计的方案如图3所示,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分别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中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胶塞。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

(5)过一会儿后,从图3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气分子运动得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填“快”或“慢”)。

(6)写出图3中产生白烟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探究题 普通
3.

化学课上老师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特性。

   

如图1,烧杯甲中装有20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在烧杯乙中装有10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乙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补充下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正确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成红色

课堂上老师按图1装置进行分子运动探究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并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

【进行实验】

改进装置如图2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在U形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插入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B中,使其润湿;在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并注入棉纱布A中。

【分析讨论】

(3)几分钟后看到的现象是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分子具有的特性是

【拓展延伸】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仅通过上述实验并不能得出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于是又设计了两个实验。

实验1:

组装一套与图2装置完全相同的装置(如图3),并用热毛巾捂住插有浓氨水注射器的管口,用图2、图3装置同时进行实验。

(5)实验现象是。该现象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实验2:

已知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氨气分子的质量。如图4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过一会儿后,观察到产生的白烟并不是在U形管的中间位置,而在如图所示位置。

(6)该现象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