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朝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国家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关系的新变化,为了扩大新兴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中央集权,用全国统一的标准选拔各级官吏,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源自统治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士人治国的强烈需求。隋朝创建科举制初始,考试从形式到内容既有鲜明的制度创新性,又有显著的文化继承性;以综合素质考核为主,考试和荐举并举,科目设置比较全面,根据专业需要采取与各科相适应的方式;具有厚重的儒家文化特色,重孝重德,重礼重义,重点突出,各有侧重,符合政治用人的一贯标准。隋朝实行的科举制,是对春秋战国以来诸子百家政治文化的选择的继承,是建立在以儒家价值观念为核心基础之上的一种综合素质的考评体系。

——摘编自何宗海《科举制在唐朝的变异及其对后世社会的影响》

材料二   《清帝谕令停科举以广学校》中断然宣布“废科举”:“科举不停,民间相率观望。推广学堂,必先停科举。……着即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5年的“废科举”.产生了强烈的社会效应.震荡的烈度足以撼动清朝根基。清朝人都知道,这次“变法”,不但变了清朝的“祖宗之法”,还变了汉唐以降历朝历代的“千年大法”。

——摘编自李天纲《1905年:科举制的幻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隋朝科举制产生的条件,并概括隋朝科举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的影响。

【考点】
科举制;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杨远《西汉自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

材料二  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朝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

——摘编自《明史·选举志二》

材料三  据统计,北宋进士全国有9630人,其中南方诸路占95.2%,北方诸路仅占总数的4.8%,这种悬殊局面引发了南北政治矛盾。元朝皇庆二年(1313)恢复科举制度后,将考生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种,在乡试会试中,蒙古人和色目人只试二场,内容比较简单,汉人、南人试三场,内容则相对深一些。元朝规定全国选乡试合格者300人赴会试,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75人。元朝采取的是种族与区域配额相结合的取士政策,具有民族歧视色彩,但也是考虑到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作出的规定,这种区别南北汉族士人的做法是后世科举实行区域配额的开端。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取才中的南北地域之争》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至北宋户口变化的总体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南北分卷制度的认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朝科举制改革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