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公)兼制(分封)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儒效》

材料二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从此,我国进入春秋时期,王权衰落,周王统治出现了危机,一些诸侯国强大起来。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财产和人口,各大诸侯国之间展开长期的争霸战争。

——根据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整理

材料三   公元前356年,商君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废除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私人的土地所有权;凡是努力从事农耕,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作为奖励;禁止弃农经商;凡是在战场上杀敌立功的人,赏给爵位或官职;在全国合并乡村城镇为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摘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分封的主要依据。周天子分封这些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3) 材料三中的“商君”是谁?材料中的哪一条措施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
(4) 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发展趋势?
【考点】
西周的分封制; 春秋争霸; 商鞅变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两则材料,东周时,周王室的政治、经济地位与西周初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春秋时期,山东诸小国为齐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所并,使春秋初年百十个国家,缩减成几个大国。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相号召,与之进行斗争……华夏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彼此犬牙交错,杂居共处。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有人说,“春秋无义战。”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春秋时期战争的评价。

材料三:枯竭的土壤,渴求生长的力量;生存的压力,能否铸就崭新的国家。探索者们开始走到一起。一个外来者,掀起改革的浪潮。一个旧制度的挑战者,为君王的信念而战。机遇、开拓、质疑、争斗,古老的秦国在变法中成长为东方霸主。

——《历史的拐点》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为铸就“崭新的国家”,其在经济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4)综上所述,概括这一时期的最主要特征。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