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述了战国时的一次变法规定:“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赋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   “断诸北语,从正音”“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士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黄门郎、司徒左长史宋并定诸州士族,多所升降。

魏主雅重门族,以范阳卢敏、清河崔宗伯、荥阳郑羲、太原王琼四姓,衣冠所推,成纳其女以充后宫。

——摘自《魏书》《资治通鉴》

(1) 材料一中这次变法中有关土地制度方面的内容是什么?这一内容体现了哪个阶层的利益?
(2) 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经济现象?请说明江南地区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从中华民族发展史角度解读其历史意义。
(4) 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考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东晋南朝时期的江南开发;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淹没在宗族体系之中。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以夫妻为核心的两代层结构小家庭。它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在伦理上又是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中,分散的个体小家庭成为社会政治的出发点,在一定范围内的家际关系也由原来的充满血缘情感而变为浓厚的地缘社会政治色彩。

——整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北魏建国之初,由于刚由原始社会脱胎不久,在婚配上尚带有原始的遗风,部族内部通婚现象仍广泛存在。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等士族与百公伎巧卑姓为婚。除此之外,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卢、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于是,鲜卑族王室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改编自薛瑞泽《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前后家庭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秦国统治者推动上述变化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婚姻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春秋时期,社会上层即贵族层、统治者层皆按宗法制组成父家长制集体大家庭。虽然在宗族组织中,有时又分成若干分支家庭,甚至小家庭,但这些个别家庭在社会与政治、经济活动中均不具有独立性格,而是被淹没在宗族体系之中。秦自商鞅变法后,确立了以夫妻为核心的两代层结构小家庭。它在政治上得到了国家的承认,是户籍的最基本单位,在经济上成为一个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独立经济实体,在伦理上又是一个充满天伦之乐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中,分散的个体小家庭成为社会政治的出发点,在一定范围内的家际关系也由原来的充满血缘情感而变为浓厚的地缘社会政治色彩。

——整编自张金光《商鞅变法后秦的家庭制度》

材料二   北魏建国之初,由于刚由原始社会脱胎不久,在婚配上尚带有原始的遗风,部族内部通婚现象仍广泛存在。孝文帝即位不久,就诏令禁绝同姓相婚,令下后如仍有犯者,处以绞刑。他认为北魏社会,由于婚嫁越轨,使“贫富相高,贵贱无别”的等级不分明状况愈来愈严重,为此,孝文帝下令禁止鲜卑贵族等士族与百公伎巧卑姓为婚。除此之外,孝文帝将汉族第一等士族崔、卢、李、郑、王五姓之女收为妃嫔,同时又命5个皇弟娶汉族高门女子,北魏公主或宗室女大约有40多人嫁给汉族高门。于是,鲜卑族王室与汉族之间的族类界限也变得有点模糊了。

——改编自薛瑞泽《嬗变中的婚姻——魏晋南北朝婚姻形态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前后家庭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秦国统治者推动上述变化的因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北魏孝文帝婚姻改革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从民族关系的角度,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