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史记忆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1) 依据所学,简述黄宗羲的主要思想主张。
(2) 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考点】
辛亥革命及其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墨子也认为天神不过是“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是人手中的工具。子产在郑国执政时,已经把人道与天道截然分开,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著名论断。 先秦时期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民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家民本主义的理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弘扬,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铸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本法文化。

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新国家应有新青年”,孙中山是一位超前的制度设计者和憧憬者,“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人民来做皇帝”“予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我希望有一个负责任的、有代表性的政体”。按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理论逻辑,民国政治形态应逐步推进,民国应逐渐走向社会“自治”和“宪政”基础上的国民自主,“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摘编自王旭《做主:民主观念的多重维度与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之演进》

材料三   孙中山经选举而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不过不是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而是由内地18个省的代表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在3 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这样的选举程序,通过这种选举方法产生国家元首,在当时不仅属于空前,而且相当了不起。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随国季梁以民为主而神为从,民为先而神为后,民是神的凭借与寄托,神的意志是民的愿望的延伸和扩大,这种观点在当时是颇具代表性的。墨子也认为天神不过是“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是人手中的工具。子产在郑国执政时,已经把人道与天道截然分开,提出“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的著名论断。 先秦时期的重民思想,经过儒家的提炼和升华,终于演绎成以民为本的价值理论,其成熟的形态和标志就是儒家思想体系中“仁学”的创立。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儒家民本主义的理论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发展和弘扬,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铸造中华民族性格的民本法文化。

摘编自张晋藩《论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材料二   “新国家应有新青年”,孙中山是一位超前的制度设计者和憧憬者,“凡事都是应该由人民作主”“人民来做皇帝”“予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民有选举官吏之权,民有罢免官吏之权,民有创制法案之权,民有复决法案之权”“我希望有一个负责任的、有代表性的政体”。按孙中山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理论逻辑,民国政治形态应逐步推进,民国应逐渐走向社会“自治”和“宪政”基础上的国民自主,“共和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官吏是人民的公仆”。

——摘编自王旭《做主:民主观念的多重维度与近代中国政治话语之演进》

材料三   孙中山经选举而成为中华民国首任临时大总统,不过不是全体公民直接投票选举,而是由内地18个省的代表以每省一票的投票方式在3 名候选人中选举产生。这样的选举程序,通过这种选举方法产生国家元首,在当时不仅属于空前,而且相当了不起。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发展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