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罗马文明是公元前509年至公元476年间罗马人给人类留下的遗产,属于由城邦成功走向帝国的文明。与同类的波斯帝国文明、亚历山大帝国文明相比,罗马文明存在的时间最长。与其他文明相比,罗马文明独具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扩张性、分权治理和重视以法制为中心的“他律”建设等方面。

——摘编自杨共乐《从比较的角度看罗马文明的三大特征》

材料二:古印度文明独具特色。古印度地形割裂,各地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很大,这造成了居民的复杂多样。印度人种众多,有本土的达罗毗荼后裔,有从北方迁移而来的雅利安人后裔,还有各种血缘混合的后裔。在政治上,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在社会结构上,有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封闭保守的农村公社;在文化上,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共存。

——摘编自张永秀《论古印度文明的特性》

材料三:西欧的封建制发展到中世纪时期,形成的是中央与地方平行的政治制度。由于层层封授的缘故,每个封臣只对自己的封君绝对忠诚,而不是对最高封臣者——国王忠诚,封君很难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在这种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高度整合的行政、司法体系,也没有一支常备军,国王不是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他与诸侯是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一种双向契约的关系,双方以互惠的忠诚纽带联结在一起。

——摘编自陈敏等《中世纪西欧庄园会计簿记发展与评述》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罗马在国家治理上的特点,并与其他文明相比,指出印度文明独具特色的主要表现及其史实依据。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主要原因。
(3) 综上,谈谈你对世界古代文明发展的认识。
【考点】
古代印度文明; 罗马帝国; 封君封臣制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某种意义上说,交通是国家发展的生命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罗马国家筑路的成就是举世闻名的。罗马广场的黄金路标,刻有帝国主要城市的名字以及它们同罗马的距离,象征着世界上的一切道路都汇合到这里。据统计,到公元2世纪时,帝国境内的硬面道路已有372条,总长度达到8万公里。与陆路交通相辉映,罗马国家的海上交通线也相当安全便捷。古罗马国家极盛之时地中海俨然已成为其内海,船舶吨位达到一千吨,顺风时每小时可航行五海里以上。有学者研究表明,那时的海上交通比之19世纪开始之前欧洲任何一种交通都快捷,而就其舒适和安全而论,也并不比我们今天相差很多。

——孙宝国《古代罗马社会新闻史简论》

材料二

时间

英国交通发展概况

17世纪中期

英国相继出台一系列的航海条例和航海法案,英国的海上运输才出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1663 年

英国议会通过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

进入18世纪以后

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

至1724年

英国可通航河道从1600-1660年间的685英里增加到1724年1160 英里。

1760-1776年

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

1825-1835年

议会通过54项各式各样的铁路条例。铁路公司采用股份制形式,发行债券和股票,迅速完成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1870年

英国通车铁路长达15500英里,近代化铁路运输体系大体完成。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等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化有重要意义。《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认为,工业革命以来各种物质文明的进步,包括食品、服饰、住房、日常用品诸多方面,就其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的影响显著性而言,大概没有任何一项可以与交通现代化相比。其中“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一章的主要目录如下:

第五单元   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以时间观念为中心

第一节   新式交通使人们开始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

第二节   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生活中的时间节奏

第三节   新式交通与近代时间价值观念的出现

——摘编自丁贤勇《新式交通与社会变迁:以民国浙江为中心》

(1) 依据材料一,归纳古罗马举世闻名的“筑路的成就”,结合所学,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简析古罗马交通建设的作用。
(2) 时间是认识历史的尺度,时间尺度的伸缩,可以定位或解释历史事件,材料二表格中的时间从17世纪中叶延至19世纪中叶,请指出这持续200年的长时间段对研究英国交通发展的价值,并以此时间尺度为视角,解释这一时期英国交通发展的原因。
(3) 阅读材料三,参照“新式交通与社会观念”一章,根据所学知识,以“近代商路”为主题,编写一个章节目录。(要求:时空逻辑清晰,层次角度明确,表述涵盖史实,包含三节子目且至少有1个与中国相关)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摩奴法典》中的四种姓制

L.31.当时,(人类始祖)为了繁衍人类,他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L.88.他命婆罗门学习和传授吠陀(意为“知识”“学问”),执行祭祀,主持他人的献祭,并授以收受(他人敬献的财物)之权。

L.89.他将保护人民,行布施,祭祀,诵读圣典,屏绝欲乐,规定为刹帝利的义务。

L.90.照料家畜,布施,祭祀,学习经典,经商,房贷,耕田,为给予吠舍的职司。

L.91.但无上尊主对首陀罗只规定了一种义务,即服役于上述种姓而不忽视其功绩。

IX.322.刹帝利无婆罗门不能繁荣,婆罗门无刹帝利不能昌盛;婆罗门和刹帝利结合在一起而在今生和来世得以繁盛。

X.12.(低种姓男子和高种姓妇女结合)产生由于不洁的种姓混杂而产生的儿女,叫做阿瑜迦跋、刹多梨,以及人类最底下的旃陀罗(贱民)。

X.51.(贱民)要穿死者的衣服;以破碗为盘;以铁为装饰;常游走无定处。

X.96.出身低贱的人,由于贪婪,从事高贵种姓的职业卫生,国王应该立即剥夺其一切所有,并处以流放。

——杨共乐主编:《世界上古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在进入印度之前,雅利安人分为军事贵族或武士、从事祭祀的僧侣和普通牧民三类群体(征服印度后)那些被征服的印度原住民和沦为卑微奴隶的人被视为最低贱的等级……隨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社会分化,等级的差别逐渐以制度的形式被确定下来。

——朱寰主编《世界古代史》

《摩奴法经》的根本精神是人从思想上接受和承认一切现存的社会制度是合理的。个人生活上的痛苦都是前生所种下的“因”所致,因此要认识今生的痛苦乃是不可避免,并且也不当求免的。如果有意避免今生的痛苦,那只有加深自己的罪恶,种下恶因,而来生将遭到更多的痛苦。……这样,以因果轮回的宗教说法来解决现世社会所存在的一切问题的结果,就是避免对现存的极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产生怀疑与动摇,因而大大地加强了它。

——《世界古代史纲要》

(印度)历史上较大的外来民族的征服,现在知道的就有十多次,如雅利安人、马其顿人、塞种人、贵霜国人、匈奴人、波斯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莫卧儿人以及近代英国等。

——尚会鹏《种姓与印度教社会》

(1) 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归纳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种姓制度最初产生和其得以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