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中国人的祖先,汇多元为一体,包容四方先进因素,以成文明,以成中国。日益丰富的考古证据充分揭示,中国史前各地区在距今6000——5300年前后同步跨越式发展,形成如“满天星斗”的“古国”;良渚文化在距今5300年前后形成早期国家并持续发展;各地区相互交流碰撞,形成“最初的中国”。中华文明在距今5000多年前已经形成,在初创时期即已焕发出独特光彩,此后不断发展壮大,绵延至今。
——摘编自中国历史研究院主编《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等
材料二 西周时期,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并吸收了其他部落集团的成分,从而形成了以中原为中心的华夏民族的雏形。周人将分封的诸侯称为“诸夏”。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非华夏各族内徙,形成了各族交错杂处的局面,加强了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春秋诸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最讲“夷夏之辨”,但它是大一统下的“夷夏之辨”,具有兼容并包的一面,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战国时期,南方的楚国已完成了对诸蛮的统一,与中原的华夏相认同。分布在西北、北方的戎狄也随着秦、晋、燕等诸侯国的发展,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华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至此成为一个稳定的民族共同体。
——摘编自刘正寅《中国历史上华夏认同的演进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