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武帝时,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划分全国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直接代表皇帝监察十三州的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史料二 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使西北边陲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匈奴大部分的内徙和封建化,少部分羌人的归服和内徙,对形成多民族的国家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羌族荒远地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护羌校尉的设置,加强了汉朝与羌族的联系。

——摘编自杨东晨《论秦汉王朝向西方开拓政策的成败与得失》

(1) 根据史料一,归纳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意义。
(2) 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汉朝在西北地区开疆拓土的措施及意义。
【考点】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发展历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俄罗斯外贝加尔地区的伊沃尔加城址和墓地体现的是漠北地区的匈奴文化。考古人员在该墓地除发掘出大量反映匈奴游牧文化特征的器物外,还发现了五片大致可复原的铜镜残片,包括草叶纹镜残片、云雷纹地连弧纹镜残片、凤鸟或四叶纹镜残片、星云镜或草叶纹镜的外缘残片等,这些都是中原汉代铜镜的代表性图案。在伊沃尔加墓地出土的四枚五铢钱具有汉武帝时期五铢钱的特征。

材料二   陕西神木县大保当镇的东汉画像石墓葬群,位于古长城的北侧。大保当镇是汉人和南匈奴人交错居住的地区。从出土器物和画像石来看,该地的墓葬具有草原文化的突出特征,如大部分墓葬中都有狩猎的画面。大保当汉墓大致可分为六个区,每个分区应是一个单独的家族墓地。墓中发现的随葬器物有陶制的博山炉、灯、虎子等汉式生活用具,以及陶罐、陶壶、陶鼎、陶仓、陶灶、陶鸡、陶鸭等反映汉式生活方式的模型。墓中出土的钱币有250余枚,包括少数“半两”钱、“货泉”、“大泉五十”和大量的“五铢”钱。从衣饰看,大保当墓地既出土了中原冠带的带钩,也出土了北方民族常见的带扣、饰牌等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莉《考古学视野下两汉时期民族文化融合》

(1) 指出材料一、二两处考古遗址所反映的共同的文化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处考古文化具有相似性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两处考古文化差异性的因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汉使至滇,“滇王尝羌乃留”。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滇王离难西南夷,举国降,请置吏入朝。于是以为益州郡,赐滇王王印,复长其民”。此后,滇王和滇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历史文献记载了。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

材料二 “后二十三岁,孝昭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益州廉头、姑缯民反,杀长吏。牂牁、谈指、同并”等二十四邑,凡三万余人皆反。遣水衡都尉发蜀郡、犍为奔命万余人击牂牁,大破之。后三岁,姑缯、叶榆复反……明年,复遣军正王平与大鸿胪田广明等并进,大破益州,斩首捕虏五万余级,获畜产十余万。”该事件之后,单从文献记载来看,从公元前122 年至公元前86年,滇国前后也不到40年,再往前、往后就模糊不清了。

——摘编自班固《汉书》等

材料三 滇国到底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呢? 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滇国至迟到战国中期已经建立。理由有三:第一,继续保持早期的大墓中心、小墓围绕大墓分布的格局,墓葬规模相差十分悬殊; 第二,财富高度集中,大墓中的随葬品占全部总和的60%以上; 第三,标志其权力、地位和象征财富的铜鼓和贮贝器等已经出现。据此,我们认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相当于按中原地区的战国中期)在中国西南的云南滇池地区已经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滇国在滇池地区延续了300余年时间,而不是短短的几十年。

——引自蒋志龙《滇国探秘——石寨山文化的新发现》

(1) 根据三则材料所述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
(2) 通过三则材料对比,对滇国时间的存疑进行辨析并说明理由。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史料辨析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