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中国不重神权的思辨哲学及对伦理道德的强调,与追求理性主义的启蒙运动相符,因此,一些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在其著作《风俗论》中提到,如果说某些历史具有确实可靠性,那就是中国人的历史。伏尔泰还对中国古代政治、法律制度和道德加以称颂。除了实现精神文化方面的推崇外, 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

——摘编自:周晚菲《启蒙运动时期的“中国热”》

材料二:《法兰西的兴衰》目录(节选):

第一章 “高卢雄鸡”最初的啼呜与荣耀

第二章 为法国在近现代的强盛奠基的大革命

第三章                  填空1

第四章 1815——1848年: 三十年的退缩

第六章 普法战争中的失败者重新成为“伟大的法兰西”

一、                       填空2

二、以改造国民的头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

三、经济发展的步调和人口问题

四、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国的巩固与发展

第七章 经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考验

第八章 从独霸欧陆、称雄世界到走向灾难的深渊

第十章 永不消失的“大国梦”:二战结束以来的法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各举一例说明“中国的园林建筑、服饰、风俗等也被当时的欧洲人所效仿”。结合所学,简析启蒙运动时期出现“中国热”的原因。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完成划线处填空并简述理由,并据此指出目录研读的重要方法。
【考点】
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法国大革命与社会教化]

材料一   雅各宾派(法国政治派别,资产阶级激进派)认识到,要建立道德理想国,需要把整个社会变成一个大学校,通过报刊、文艺等多种形式,把道德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为此,1793年国民公会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设置了由知识精英组成的“国民教育委员会”,全面铺开新人教化。一大批不符合革命道德的报刊被停刊,《山岳派日报》《铁嘴报》等少数报刊成为政府道德教化的重要工具。雅各宾派还大力发展图书、档案、博物馆等事业,但对馆藏图书进行严格审查,以免含有不道德内容的“毒草”流传。政府严禁有伤道德风化的戏曲上演,鼓励弘扬革命主旋律的文艺创作。

——摘编自程汉大《西方宪政史论》

材料二   自大革命爆发起,法国民众在爱国热情和革命情绪的驱使下,抹除带有旧制度象征意味的艺术品,这种自发行为一直存在。国民公会既鼓励这种带有强烈自由、平等倾向的举动,又对之忧心忡忡,屡次颁布法令保护文化遗产。1795年,布瓦西·丹格拉代表十一人委员会发表讲话,提倡纳税选举制,并认为有产者才能享有政治权利。在丹格拉的讲话中,依然不乏“美德”的身影,但其含义却指向了维护法律和秩序,为此不惜在国民中制造区隔。以公民美德和公民身份来界定政治权利的政治话语逐渐消退。

——摘编自叶树彬《美德与革命:法国大革命中的德性政治》

(1) 根据材料一,指出法国雅各宾派执政时期国民公会施行道德教化的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795年法国国民公会对内统治政策的变化,并予以评价。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路易十四统治后期被专制的权力冲昏了头脑,他一改亲政初期励精图治、克勤克俭的作风,转而执行炫耀国威的侵略政策。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有利的国际形势,法国成为欧洲举足轻重的国家。这时,路易十四认为“太阳王”的威力已经“无远弗届”,他可以为所欲为了。从1688到1715年,他把法国拖入几乎连续不断的战争中,长期与欧洲为敌。其结果是花光了科尔伯 (财政总监) 多年攒下的积蓄,弄得民不聊生,国库空虚。法国发生历史上罕见的大饥荒,饿死人口不计其数。路易十四的侵略战争并没有给法国带来光荣,只是满足了路易十四好大喜功的欲望而已。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688年的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英国以后逐步建立起了君主立宪的原则。同时,在这次事件中,资产阶级与大土地所有者达成了妥协。他们不得不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1689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订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法国大革命发生时,正值法国和西欧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的时期……要求经济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和一切小业主们的强烈愿望。从12、13世纪以来,作为资产阶级前身的市民阶级以及后来的资产阶级之所以支持王权,与王权结成联盟,目的就是摆脱地方割据势力强加给他们的种种限制与盘剥,在一定程度上争得经济自由。到18世纪中央专制王权已完全战胜地方封建势力,集中了一切大权。它的矛头已转向资产阶级和整个第三等级,所有的贵族也将王权视为自己的保护者。几个世纪以来的资产阶级与王权的联盟破裂了。特别是随着专制王朝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它越来越加重了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1688年法国与英国的政治理念及产生的影响。
(2) 材料三中资产阶级和王权的关系发生了怎样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时发生变化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19世纪法国历史学

19世纪,法国历史学家开始重点关注“民族”,米什莱和拉维斯是民族历史研究的两座高峰。

米什莱被誉为“法国历史学之父”。在其编著的《法国史》中提出,法国人从百年战争中开始具有国籍意识,到大革命与特权阶级的对抗中,完成了法兰西民族的整合,以此教育人民建构法兰西民族的自我认同。他始终认为法兰西在世界历史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引领世界走向自由,通往繁荣之路的灯塔。他的观点成为19世纪上半叶法国历史学的主流。

普法战争战败后法国割地赔款,知识分子的民族优越感被击碎。第三共和国的史学家拉维斯主编27卷的《法国史》,提出历史上布列塔尼人、普罗旺斯人……各地人民都是法国人,尊崇共同的祖先、共有的英雄人物。他高度赞扬共和国,对国歌、国庆日、纪念仪式等各种“被发明的传统”进行历史性阐释,传播共和主义精神,将殖民扩张视为开化落后地区、传播先进文明的特殊使命。以此“向法国青年人说明,为什么他们应当为组成一个民族国家而自豪”。拉维斯被19世纪末法国史坛誉为“整个法兰西民族的历史教师”。

——摘编自王玮、吕一民《拉维斯与19世纪晚期法国历史知识的生产与传播》等

围绕“历史书写与民族认同”,评析19世纪法国历史学的发展。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