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江苏巡抚吴元炳奏折》(1874年)
材料二: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旅顺、大连),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材料三:2024年5月1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从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解缆启航……中国人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今天建设一支拥有航母的强大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历史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材料一 在内忧外患压力下,同治年间(1861—1875年),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有之士提出“自强”“求富”的方案,发动了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的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指导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建了一批近代企业。
———摘编自张顺洪等《世界简史》
材料二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时,康有为、梁启超联络来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维新派代表,有为多次上书光绪皇帝。以光绪为首的帝党也感到要实行变法。在第五次上书中康有为讲,若再不变法,皇帝和大臣们想当普通百姓的机会都没有了。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李鸿章因为洋务,被天下的读书人唾骂,也因为洋务,被天下的世俗功利之人崇拜,而我之所以推崇他,责备他、惋惜他,也是因为洋务……李鸿章出生以来,实为中国与世界发生密切关系的时代,也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艰难的时代。
——梁启超《李鸿章传》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优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