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
(2)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负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反应离子方程式

【考点】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3.

胶体和溶液、浊液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具有特殊性质,生活中常利用其性质。

(1)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气溶胶属于胶体的一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

A. 胶体金抗原检测试纸保质期较长,体现了胶体的稳定性
B. 在电压作用下,带电胶体微粒可以发生电泳
C. 溶液呈电中性,而胶体带电,不呈电中性
D. 雾是气溶胶,在阳光下可以观察到丁达尔现象

实验室可制备胶体供学生探究胶体的性质,具体操作方法为: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烧杯内液体呈均匀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2)以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某同学在制备过程中未使用洁净的烧杯(残留少量固体),加水煮沸并滴入饱和后,观察到产生红褐色沉淀,因为________。

在一篇关于“生活中的胶体”文章中,介绍了如何利用牛奶或淀粉等生活中常见物质制备胶体,如将少量淀粉分散在水中可得无色澄清透明的淀粉溶液。某同学对“淀粉溶液”这种说法产生了疑惑,为探究“淀粉溶液”到底是溶液还是胶体,同学取材于生活常见材料设计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预先将少量碘酒溶于水,配置成碘水,并准备如图搭建实验装置。

(4)实验前,甲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以记录现象并分析结论:

编号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烧杯中溶液呈________色

“淀粉溶液”是溶液

2

烧杯中溶液呈________色

“淀粉溶液”是胶体

(5)实际实验过程中,同学不仅观察到了如编号2所预测的实验现象,还观察到了半透膜内的淀粉溶液变蓝,从分散质粒径角度分析产生这两个现象的原因:________。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