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等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世界,重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查和了解,并译介、出版关于西方的书籍。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珍贵资料,它的出版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重视,但对后来知识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冯桂芬遵循着林则徐、魏源的改革思想,甘冒当时天下之大不韪,提出“法苟不善,虽古先圣,吾斥之;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的方针,要求“博采西学”。冯桂芬第一次明白具体地提出全面改革是必要的。这些主张超出了当时思想界和以后洋务思想的水平,直接成为19世纪八九十年代改良派变法思想的先导。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转型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 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
【考点】
洋务运动; 近代中国最早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及表现;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使林则徐、魏源、冯桂芬、王韬等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开始开眼看 世界,重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查和了解,并译介、出版关于西方的书籍。魏源的《海国 图志》是当时东方各国了解西方的珍贵资料,它的出版虽然在当时没有受到清政府的重视,但对后来知识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19世纪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学者思想和学术转型较19世纪中期 更进一步。在政治思想领域,19世纪90年代初期,几乎所有维新派思想家都在不同程度上  逐渐接受了西方的国民参政观念。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思想家大量译介西方的著作,传 播西方思想文化,尤其是西方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进步的学者们开始从传统儒家思想以外 的思想理念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把西方的先进政治文化和治国理念引入中国,希望从制度

层面向西方学习,从改变国家落后的思想面貌着手,寻求富强御侮之道。

 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中国思想界转型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期“向西方学习”思想实践更进一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材料二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稔,可以勤远略。”

材料三   任何一种社会思潮的形成都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本之木。实际上,晚清出现的几乎所有的社会思潮都与传统的经学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鸦片战争后,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有一小部分开明、务实之士,试图通过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养兵、练兵之法以应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从思想文化研究的角度来看,所谓晚清思潮史,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其实就是中西文化相互冲突、相互融会的历史。日本通过学习西方,迅速摆脱了民族危机,一跃而成亚洲第一强国的现实,为中国提供了直观的范例。晚清社会思潮中新的思潮往往诞生在旧思潮的母体中,这是社会转型期特有的现象。

——摘编自陈国庆《论晚清进步思潮的渊源和特点》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积极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目的。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晚清进步思潮产生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