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类同“疫情”的抗争从未停止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黑死病(亦称鼠疫)在欧洲大流行期是1347年至1351年,但仅仅这五个年头就导致约 2500万人死亡,占当时欧洲人口的1/3或至 1/2,很多镇甚至是全员灭绝。触目惊心的死亡景象让幸存者开始庆幸劫后余生,重新思考生存的意义,特别是城市里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从中世纪对灵魂得救的全神贯注,转向渴望用他们获取的金钱去谋取城市积极的生活和享受现世的快乐。

——摘编自彼得·勃鲁盖尔《死神的胜利》

材料二 欧洲殖民者对天花的免疫力较强,死于天花的人很少。而当地的印第安人中传播……1521年,中美洲阿兹特克文明在当地印第安人顽强抵抗之后,被西班牙殖民者摧毁在被包围的阿兹特克首都中,天花使得人口从原来的30万锐减到15万,活着的人也大多染病,最终被殖民军攻陷。上百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宏伟都城特诺奇特兰,被夷为平地。在血与火的浩劫之上建立了墨西哥城……如果不是天花,再多的马匹和枪炮也不可能让只有900人的西班牙殖民军征服墨西哥。

——摘编自李建中《世纪大疫情》

材料三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再次表明,人类是一个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摘自习近平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内容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黑死病”带来的社会危害,并指出此“疫情”催生了什么思潮逐渐流行?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天花”传至美洲的世界历史上两件大事。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天花”在美洲流行造成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国际社会应如何面对疫情?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及其成就;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海路大通

材料一   欧洲人探索世界的重要目的是追逐利益,一些人希望能直接找到黄金,另一些更精明的人则希望找到获得东方商品的新渠道。文艺复兴把好奇心视为美德,鼓励人们尽可能知道更多的事情,包括欧洲以外的世界。指南针和观象仪能帮助船员绘制更为精确的地图和海图。15世纪,葡萄牙人学习阿拉伯造船技术,造出了船速更快、操作更简便的超级大帆船。

——摘编自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材料二

书籍插图

哥伦布书信


麦哲伦航海日记

《地理发现史》

1887年英国出版的一部书中的绘画作品,描绘迪亚士到达好望角的场景

哥伦布历经两个多月航行,返回途中写的一封信,描述了航行中的新发现

与麦哲伦同行的一位航海助手所撰写,记录了航行途中的见闻

19世纪法国小说家凡尔纳的作品,讲述人类历史上著名航海家的故事

(2)从材料二中选出研究新航路开辟最可信的两则材料。(写序号)从这两则材料中任选其一,(写序号)写出其所反映的具体史实。

材料三   (新航路开辟)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引发了欧洲近代几个世纪的大规模海外扩张,开始了欧洲对世界征服和侵略的历史。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下)

(3)依据材料三,围绕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提炼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世界是孤立的,在这之后,世界被紧紧地连在一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制糖工艺的不足,欧洲人对糖分的需求一直供不应求, 于是含糖量较高的水果深受欧洲贵族的青睐。菠萝凭借着南美洲超长的日晒,获得了超乎寻常的甜味,品尝过的人甚至将菠萝夸赞成“葡萄酒、玫瑰水和糖混合在一起的味道”。同时,由于储存不便且欧洲的气候不适宜菠萝的生长,菠萝被称为“国王的水果”。

材料二 世界各大洲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 

欧洲

 非洲

 美洲

 世界总人口 (人)

1490年

 18.3 

18.3 

2.4 

5.45亿

1570年

 19.2 

13.1

 1.6 

7.28亿

1650年 

22.7 

8.1

 5.1 

11.71亿

1852年 

24.9 

7.4 

9.0 

18.12亿

——依据《全球通史》编制

材料三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炎洲和英国的自治领,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趁着当地人口比较稀少,成百万的欧洲人移居这里,并填补了那些相对空旷的地区……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 万至2000 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1492 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中国有了番薯、土豆等高产且土地要求低的农作物。从明朝开始的“大交换”使中国人口由0.8亿左右到鸦片战争前4亿左右,人口的变化还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大量的荒地被开垦,而由此造成的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难以逆转。

(1) 欧洲人能品尝到“国王的水果”得益于哪一历史事件?从世界发展的角度分析材料一体现了这一事件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 材料二中美洲人口占世界人口比率的变化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变化原因。
(3) 根据材料四分析,“哥伦布大交换”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