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千里江山图》是一幅宋代名画,用水墨写江南景色,群峰杂沓,山势绵亘;江水浩瀚,溪壑空远;草木葱芜,远树蒙蒙;阡陌纵横,农舍相属;思尺千里,境界开阔。画卷从始至终有一曲折的蛇形小道贯穿其中,图中山、水、桥、亭、村落、栈道、人物皆围绕这条山道而布置,故虽景物众多,连绵无尽,然皆循循可寻。该画卷采用了平远构图,意境开阔。

材料二   2022年除夕当晚,舞蹈诗刷《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心弦。《只此青绿》领舞孟庆旸从小就喜欢古风舞蹈,参加工作后经常把传统文化和舞蹈结合创新。在《只此青绿》中,孟庆肠右脚在前,左脚在后,腰部慢慢向后,顿斜至90°再回正,给观众带来了新颖的“青绿腰”表演,也引起了全网模仿与挑战的热潮。孟庆肠介绍,“青绿腰”在剧中叫“险峰”,核心力量集中在腰部,难度较大,练习起来比较吃力。为了把这部剧排好,她和同事连续4个月每天排练10个小时,不断练习剧中的每个动作、走位。她说:“那段时间,我忘记了生活中的孟庆旸,脑子里只有‘青绿’。”为了在舞台上更好地呈现出那份沉稳和傲骨,孟庆旸和同事在正式编排前专门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练习“安静”并阅读大量诗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理解古人的心胸。

(1)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至今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2) 结合上述材料以及“守望精神家园”的相关知识,说明孟庆旸取得成功的原因。
(3) 请选择一种优秀的广府文化,并介绍你将如何推广这一广府文化。
【考点】
中华文化; 中华传统美德;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感悟文化现象 领略文化力量】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某中学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自主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血脉赓续,千年瑰宝添新韵】

“百节年为首,四季春为先”。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蕴含着团圆、希望、祈福等深刻内涵,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和谐及自然规律的尊重与传承。如今,世界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春节不仅成为全球文化盛事,更成为世界普遍接受、认同和欣赏的中华文化符号。

(1)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春节文化热的再度点燃有何重要意义。

【文脉赓续 体悟文化担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申遗工作捷报频传。截止目前,我国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协会积极联合中小学校开展“小小讲解员”培训活动,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自我、参与社会的平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加入“小小讲解员”队伍,他们通过对非遗的学习,将文化根植于心,肩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2)如果你是非遗的“小小讲解员”,你将如何讲好中华文化故事?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俗因传承而深入人心,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节日让我们深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春节,饮屠苏、换桃符、放花灯、舞鱼龙;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端午节,人们吃粽子、饮雄黄、插艾草、戴香囊、划龙舟、荡秋千;月满中秋,家国情浓。中秋节,人们游园看展、观灯猜谜、制作月饼在多彩民俗中感受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让美好的节日有声有色、有光有亮。

材料二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礼记·大学》篇中认为“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古人不但强调家族社会地位的稳固,也重视良好家风的维护,就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良好的家风、家训有利于形成和睦友善的家庭氛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和文明风尚。

(1) 据材料一,谈谈中国传统节日传承至今,深入人心的原因。
(2) 据材料二,请你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中任选三个角度,谈谈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
(3) 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的自信和自豪,请你从文化自信的角度,谈谈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