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两河流域示意图(约公元前3500——前539)

在亚洲的西南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由西北向东南平行注入波斯湾。这里民族迁徙和流动性强,文明具有高度活力。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二  古印度示意图

印度半岛北依喜马拉雅山,南临印度洋,东接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这种“一面围山,三面环海”的地理位置构成了古代印度的天然屏障,使其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从而形成了独具面貌和个性的文明单元。

——摘编自《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

材料三  文化遗产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它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因此中国人称之为“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碑,上部是以太阳神授予汉谟拉比权杖为主题的浮雕。

(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的特征,并说说两者特征迥异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两处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
(3) 综上所述,你能得到关于古代文明的什么认识?
【考点】
金字塔; 《汉谟拉比法典》; 种姓制度;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筑师以精确的算术设计,建造了这座世界上最大的、重达625万吨的石块建筑物。”面对高大雄伟的金字塔,人们在赞叹之余,不禁产生疑问,无论在采石、运输、建筑、设计、测算等方面,不得不说金字塔仍是一个探索之谜。

——摘编自(美)马修斯《西方人文读本》

材料二:

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历史资料,法典内容包括诉讼程序、保护私产、租赁、交换、借贷和婚姻家庭等。

材料三:不同种姓之间不能互相谈话、走动。各种姓的人都有与自己的地位相应的传统职业,并逐渐固定下来,父子世代相传。每个种姓成员一般只能在本种姓内寻找配偶,各种姓之间原则上禁止通婚。违者将沦落为最卑下的贱民。

——摘编自(印度)《摩奴法典》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的历史地位。并指出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法典”的主要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典”中许多关于"租赁、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了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种姓制度中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主要职责。
材料分析题 困难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四王朝的法老胡夫建造了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最大的金字塔(见左图)。它高达146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成这座人工大山般的金字塔共用230万块重达2.5吨的石料,从山上采石、筑路运输到砌成高塔,整个工程的浩大和技术的复杂真是难以想象。……可见除了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各种技术难题外,在组织劳动、食宿供应和卫生防疫方面也需要达到较高的水平。——摘编自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被盗窃的牛、羊、驴或者是猪属于寺庙或者皇室,盗窃者将作出三十倍的赔偿;如果它们属于国王的公民,盗窃者将作出十倍赔偿;如果窃贼无力赔偿,将以死抵罪。

材料三: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等级森严,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胡夫金字塔修建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金字塔的历史地位。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产生的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