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置换单个碱基对 ②缺失3个碱基对
③缺失4个碱基对 ④增加4个碱基对
①现有高产有茸毛植株自交产生F1 , F1中高产有茸毛:高产无茸毛:低产有茸毛:低产无茸毛:中产有茸毛:中产无茸毛=4:2:2:1:2:1,F1随机交配产生F2。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F1的性状分离比未出现6:2:3:1:3:1的原因是。F2植株中有茸毛植株:无茸毛植株=。
②上述亲本植株虽然含有高产抗病性状,但其他与稻米有关的多种品质性状如粒形、透明度、蒸熟后的口感等相对较差,而另一种雄性不育低产无茸毛水稻M控制稻米品质性状的基因优良。请设计育种方案培育稻米品质优良高产抗病水稻,简要写出育种过程:。
①基因检测发现,甲植株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Bi2基因的模板链发生了如下图所示变化,导致该基因表达的多肽链第22位氨基酸由转变为,进而影响了性状。
②Bt2基因是编码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基因之一,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在玉米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过程中发挥重要催化作用。综合上述结果完善甜玉米形成过程。
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型及比例
F2表型及比例
1
甲×乙
均为野生型
野生型:甜玉米≈9:7
2
甲×丙
均为甜玉米
3
乙×丙
推测乙、丙的突变基因可能分别为:、
a、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另一编码基因
b、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另一编码基因
c、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Bt2的等位基因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请根据以上材料及实验结果分析回答:
①A/a和B/b这两对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色物质。
②在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种基因型;F2中黑鼠与F1中灰鼠进行回交,后代中出现白鼠的概率为。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3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的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