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二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材料三   “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观点。
(2) 材料二是孙中山赞颂哪次武装起义的一篇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意义。
(3) 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
【考点】
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1) 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
(3) 材料三中的“革命”有何历史贡献?为什么孙中山还说“革命尚未成功”?
综合题 困难
2. 某校八年级同学围绕“清末民初制度变革的尝试”开展探究学习,请你参与。

材料一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西方挑战的冲击下,在民族危机的强大压力下,中国进入了大变革时代,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积极主动地以新的思想和政治制度来谋求国家的强大。

——陈敬《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从戊戌变法、清术新政到辛亥革命》

类别

维新派

革命派

报刊

《时务报》《国闻报》

《民报》

组织

强学会

兴中会、同盟会

学堂

广州万木草堂


著作

《天演论》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猛回头》等

主张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

起义


广州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等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摘编自部颁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及实践。但辛亥革命也没有建立起权威政府,没有也不愿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政治中来,短暂的繁华后权力被北洋军阀政府夺走了。

——摘编自杨光《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启示》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相比,在探索国家制度变革方面的主要不同之处。(组织形式指导思想斗争方式革命目标等)
(2)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成功开始。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观点,加以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提示:判断革命成败与否的标准,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达到了。)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