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人员在调查肾性尿崩症的遗传方式时得到如下系谱图,通过分析得知,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基因与该病有关,且都可以单独致病,经进一步检测发现Ⅰ1和Ⅰ4均不携带致病基因,且Ⅱ2和Ⅱ4致病基因不同(分别用R和r、A和a表示),在调查对象中没有发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个体。请回答问题:

(1) 2、Ⅱ4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染色体上,Ⅲ1的基因型可能是
(2) 若检测发现Ⅱ4和Ⅲ1携带的致病基因不同,则Ⅱ3和Ⅱ4再生一个孩子患肾性尿崩症的概率是
(3) 约90%的肾性尿崩症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受体2(AVPR2)基因突变,导致AVPR2,最终引起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下降而而大量排尿;约10%的肾性尿崩症是由于水通道蛋白2(APQ2)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图表示抗利尿激素对肾集合管上皮细胞的作用机制。

据图分析,APQ2基因突变可能干扰了,导致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抗利尿激素的刺激无应答而产生尿崩症。

(4) APQ2基因位于人类的第12号染色体上。一对表现型正常但均携带APQ2突变基因的夫妇,理论上生育一个尿崩症男孩的概率为
【考点】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 水盐平衡调节; 遗传系谱图;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学习以下材料,回答以下小题。

一例老年戈谢病的诊疗

戈谢病(G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病,由于葡萄糖脑苷脂在肝、脾、骨骼、肺及脑等靶器官的吞噬细胞溶酶体内贮积,表现为肝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骨骼受累、贫血、血小板减少、糖脂代谢异常等,大多患者儿童期就表现出病症。以下为南京某医院对1例戈谢病患者的部分诊疗记录。

患者,男,52岁。入院后收集患者病史、完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特别进行酶学、基因检测,并给予患者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本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家人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

病史与体征:患者3岁进行脾脏切除术,幼时因骨髓炎进行手术治疗,49岁因股骨头坏死进行髋关节置换术。近两年乏力加重,入院前无明显诱因下跌倒后出现右下肢疼痛伴活动异常。父母为表兄妹近亲结婚,母亲体健,父亲因呼吸衰竭去世。直系兄长及姐姐否认病理性骨折病史。

影像学检查结果:右侧股骨X线检查提示,右侧股骨近端骨质膨胀性改变,伴骨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肿块影。CT提示,肩胛骨、胸腰椎多发骨质密度减低,膨胀性改变;肝脏体积增大。

骨髓病理结果:在骨髓中观察到有明显戈谢细胞特征的细胞。

检测葡萄糖脑苷脂酶(GBA)含量(正常范围:1.26~22.23μmol/L/h),结果如表1.

检测1号染色体GBA基因碱基序列,结果如表2.

表1

与患者关系

年龄

GBA含量

患者

52

1.18

母亲

79

未测

长兄

65

1.25

姐姐

60

未测

次兄

55

3.38

注:临床中GD的标准为GBA含量低于正常值低限30%

表2

非模板链碱基序号

5'……770……3'

患者

G

G

G

T

G

患者母亲

G

G

G/A

T

G

患者长兄

G

G

G/A

T

G

患者姐姐

G

G

A

T

G

患者次兄

G

G

G/A

T

G

注:“G/A”表示此位点同时检测出碱基A和碱基G

治疗及随访:患者确诊为戈谢病。研究团队后续对该患者采用重组人葡萄糖脑苷脂酶替代治疗,GBA可被其他脏器如脾脏、肺脏、骨髓等器官吸收,治疗3、6个月后患者药血显著改善。患者诉乏力症状有明显好转。

(1) 对GBA酶含量检测(能/不能)诊断上述患者是GD患者,依据是
(2) 通过基因检测结果,推测患者的GD致病基因来自,遗传方式为
(3) 患者GBA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导致GBA蛋白中氨基酸由改变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甘氨酸GGG、GGA、GGU,天冬氨酸GAU,半胱氨酸UGC,缬氨酸GUG),进而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患者姐姐和长兄均未出现病症,原因分别是
(4) 分析此病例,减小GD对个人和社会影响可行的思路有______(多选)。 A. 进行基因治疗,纠正戈谢病的酶缺陷 B. 研发与错误折叠的GBA结合并帮助其复性的药物 C. 致病基因携带者可提前切除脾脏避免发病时功能亢进引起的并发症 D. 主动进行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选择生育女儿减小遗传病风险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