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少年时期,顾炎武从母亲、祖父那里接受了做人应当忠于国家、忠于民族的教育。成年后,他目睹了军败、国亡、母死的惨状,坚定了抗清到底的决心。在《日知录·正始》中,他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积极从事抗清活动,坚决拒绝和清廷合作,甚至定居地的选择也以抗清志向为出发点。

——摘编自未闻《读〈爱国学者顾炎武〉》

材料二   秋山复秋山,秋雨连山殷。昨日战江口,今日战山边……一朝长平败,伏尸遍冈峦。北去三百舸,舸舸好红颜。吴江拥橐驼,鸣茄入燕关。昔时鄢郢人,犹在城南间。

——顾炎武《秋山》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炎武家国情怀产生的时代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顾炎武的家国情怀。
【考点】
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本思想滥觞于殷商至西周。当时的一些思想家、政治家从桀、纣的亡国及现实的斗争中,初步看到了民的力量,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和“敬德保民”,开始重视民的力量。但这时只能说是民本思想的萌芽时期。到了春秋时期,民的力量有了进一步的显示,思想家们认识到了民对君的制约性,“民实瘦矣,君安得肥?”,并进而提出了“夫民,神之主也”,这标志着民本思想有了较大发展。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之大成,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和仁政学说,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标志着民本思想的成熟。

——摘编自游唤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论》

材料二 黄宗羲以托古的方式明确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民为主,君为客”。在他看来,君主统治的目的是要为天下百姓谋福利,而不是相反。在他的思想中,君主的地位开始动摇,世袭君主并不是天经地义应该做统治者的,如果君主不为人民谋福利,其权力就不再具有合法性。他不仅反对暴君专制,还认为君主与百官之间应该“平权共治”,驳斥了儒家传统所推崇的君臣父子关系。虽然君与臣所拥有的权力并不是相等的,但是君与臣之间职责是相同的,因而在身份上是平等的。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民”所处的地位是一种被拖着往前走的、被照顾的、被教养的地位,而不是一种支配性的、当家作主的地位。

——摘编自李石《论黄宗羲的“民本思想”与西方民主理论的区别》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演变及发展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先秦相比,黄宗羲对民本思想的发展与局限。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明末清初儒学家】

材料一 顾炎武生于明万历末年,四度落第,绝意科场,至70岁去世均无功名。明亡后,因参与反清斗争与家族财产争端,数次流亡,甚至遭逢牢狱之灾,晚年变卖家产北上游历,才逐渐著书立说。他披阅各种地方志书多达一千余部,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 《肇域志》 为其主要地志著作。顾炎武认为政治的腐败和独裁是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倡导广泛的民主参与……他还创办了一些书院和学堂,推广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总之,顾炎武作为清朝初期的一位杰出学者和思想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周可真《论顾炎武的“众治”思想》

材料二 明清之际,存在多位声名卓著的理学大儒,如身在江南的刘宗周、黄道周等。相较之下,顾炎武由于终身心向明朝,不与清廷进行任何合作,学术声望颇有不如。然而有清一代,顾炎武地位逐步抬升,晚清曾国藩评价“我朝学者,以顾亭林为宗。国史《儒林传》亵然冠首。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嘉庆时期,名臣阮元已把顾炎武评价为“国朝第一大儒”,光绪三十四年从祀孔庙,得到古代儒生的最高礼遇。

——摘编自王汛森《清代儒者的全神堂——<国史儒林传〉与道光年间顾祠祭的成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归纳顾炎武的的学术成就,并分析其思想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顾炎武地位变化并简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