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返回首页
1. “3.15”消费者权益日,科学“打假”小组在行动。铜锌合金外观似黄金,常被不法商人以假乱真。为鉴别真假,小组同学取某黄金样品20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探究,充分反应后,所得数据如图所示(忽略盐酸的挥发):
求:
(1)
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
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
用这种方法来鉴别真假黄金的原理是利用
。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答案】
您现在
未登录
,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解答题
困难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为了比较Zn、Fe、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在锌粉、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
反应后微观模型中的“?”处应填写的数值是
。
(2)
由该反应微观模型可得出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填序号)。
A.
B.
C.
(3)
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添加过量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结束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离子是
。
解答题
普通
2. nbsp;.某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批次合金(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四组同学分别取部分合金与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进行了四次实验,测定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组别
一
二
三
四
所取样品质量(g)
25
20
20
10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50
50
75
75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18.5
13.5
13.5
a
(1)
据实验数据分析,四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的是第
组。
(2)
第四组实验中a的值为
。
(3)
实验中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
解答题
普通
3. 金属与酸反应会放出热量。为深入研究其特点,小明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加入0.48克镁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塞紧瓶塞,利用传感器记录160秒内瓶内气压变化。用等质量的铁和锌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相关曲线如图乙。
(1)
图乙中,能支持锌比铁活动性强的证据是
(2)
实验中,若0.48克镁完全反应,至少需要稀盐酸溶液多少克?
(3)
解释镁与稀盐酸反应,0~80秒瓶内气压发生如图乙变化的原因:
。
解答题
普通
1. 兴趣小组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每步均充分反应),反应结束后,将烧杯内物质进行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可判断出铁、铜、锌的活动性顺序
B.
两支试管混合后,固体总质量一定增加
C.
滤渣中一定有Cu,一定没有Fe和Zn
D.
滤液中的溶质一定有FeCl
2
、ZnCl
2
和CuCl
2
单选题
普通
2. 人类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常需经历漫长的探索过程,对金属活动性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
(1)
1625年格劳贝尔发现将金属放入稀盐酸中会“消失",这为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奠定了基础。小嘉选用锡、铜、锌三种金属重温实验,则会“消失”的金属有
。
(2)
1766年卡文迪许用金属与酸反应制取了一种可燃性气体,他称之为“可燃空气”,其实该气体就是
。从此为探索金属活动性打开了新思路。
(3)
1865年贝开托夫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金属活动性规律。小嘉运用该规律开展实验,向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质量变化如图所示,则B点时溶液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有
。
填空题
普通
3. 通过实验可以比较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下列装置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单选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