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读史方舆纪要》所录先秦战例大多出自《春秋三传》《史记》《国语》《战国策》等书,因此其中的六百多条战例集中于春秋战国。而在春秋变革、战国纷争之中,除楚国及吴、越地域偏南外,其余各国皆在北方。若以南北划分,大致北方省份(山东、河南、陕西等)的战例占九成,南方数省则只有十分之一。

——摘选自施和金《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

材料二   战国时代,在大规模的残酷战争中,全国人民都遭受了深重的苦难。如同苏秦所说,一场大战,所有战死者的安葬、医药费用和车马武器的损失,“(天下)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在人民心理都趋向于政治统一且周天子不起作用的当时,人民的愿望和思想总要有一个寄托,于是不同学派的学者提出了不同主张。墨子就说:“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天下既已治,天子又总天下之义,以尚同于天。”孟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中“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情况,也说“定于一”,而且认为只有“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荀子认为“天下归之谓王”,就是说,做到天下归心,就能完成统一的“功业”。《吕氏春秋》不但提出了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的迫切要求,同时还明确指出了“民之所走(归向)”是在建立统一的集权国家过程中“不可不察”(《功名》)的问题。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上册)》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战例多分布于北方的地理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战争频繁发生的影响。
【考点】
春秋战国的纷争; 华夏认同的表现及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皇朝的建立,可以看作是中华民族形成时期,其主要标志是华夏族出现。以春秋战国时期诸夏与夷、蛮、戎、狄等族深入融合的华夏族为核心,包括中原及周边的各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在秦汉大一统皇朝的历史条件下进入交往、交流、交融的新阶段。

——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材料二   魏晋时期,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各族纷纷南下,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特别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实行一系列有助于民族融合的改革后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取得显著进步。从辽宋夏金时期到元明清时期,各族在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的过程中,其积极成果是把中华民族从发展阶段推进到壮大、巩固阶段。

——摘编自瞿林东《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材料三   中华民族在长期过程中形成多元一体的格局。56个民族在中华民族长期的历史发展和实践中凝聚成一个互相依存、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华民族各个民族之间具有一种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

——摘编自谭玮一《论中华民族形成史的几个特点》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华民族历史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民族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