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本一   通过1973年和1977年冬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各类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水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及少量的墓葬等文物近7000件。

文本二   在村里,房屋多为半地穴式。他们已经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并在居住区内建起围栏,饲养猪、狗等家畜。此外,他们还经常去打猎以补充食物。……他们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

(1)指出文本一、二所描述的原始居民及做出判断的依据。写出材料一及问题共同探究的主题。

材料二   

图表一 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   

文本三     中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由来已久,从先秦开始萌芽,秦汉得以全面发展。隋唐趋于完善,明清最终定型。思想家们注意粮食的市场贸易在解决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民本思想为核心的古代粮食安全思想。在这个思想体系中有着多措并举的制度设计,如,重农思想是保障粮食充足供应的基础,储粮备荒是应对粮食危机的主要方式。

(2)观察图表一,指出从秦至清粮食产量和需求量呈现的总趋势。用2例两宋时期的具体史实印证阶段四的粮食总产量趋势。
(3)依据文本三,概括我国古代粮食安全思想的特点。

材料三   1867—1937年中国粮食(大米、小麦等)分类进出口状况(部分)   

项目及时期

进口总量

年均入超

大米进口

大米出入超

小麦出入超

1867—1921

2.76亿

419万

466万

入超461万

出超311万

1922—1937

5.2亿

3168万

1837万

入超1861万

入超475万

注:出超:出口贸易大于进口贸易总额,称贸易顺差,指该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入超:进口额大于出口额,称贸易逆差,指该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4)依据材料三中的图表,指出1867—1937年我国在粮食进出口贸易中处于的总体地位。结合所学,指出当时能够影响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地位的相关因素。

材料四   20世纪20年代全球经济削弱的一个特点是农业萧条。当欧洲忙于战争而导致农业产量大幅下降的时候,美国、加拿大等地的农民扩大了他们的生产。在战争结束的时候,欧洲农民重新开始他们的农业活动。这些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粮食过剩。1925—1929年的粮食产量超过了以往的平均值——产量增加了,但需求量下降,于是世界范围内的粮食价格大幅下跌,农民交穷了。

(5)依据材料四,写出导致世界范围内出现粮食过剩问题的相关生产活动。指出粮食过剩对当时经济领域产生的影响。以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为例,写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五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世情、国情、农情、粮情出发,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6)依据材料五及所学所知,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建言献策。
【考点】
罗斯福新政;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真题演练
换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