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4年是苏伊士运河通航155周年。它的命运与世界局势息息相关。

材料一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中海航业渐次萧条,大洋间国际贸易日趋繁忙。17世纪英国控制好望角,垄断了从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远洋航道。为了挑战英国海上霸权,使好望角航道失去战略价值,法国谋划开凿苏伊士运河。1671年,法国人首次提出了运河计划。19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迅猛发展,建设一条能沟通欧亚非三大洲,能运输大宗货物的廉价便捷水路的需要更加迫切。1859年苏伊士运河破土开凿,1869年竣工。

——摘编自孙光圻《苏伊士运河史略》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划线句所示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概括苏伊士运河开凿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近代中国部分人士对苏伊士运河的记载:

A   自是红海与地中海遂相属,欧罗巴轮船自大西洋东行皆便之,亚细亚西来亦便甚,既省纡绕阿非利加之好望角与印度极南之荒险,又省苏伊士、亚历山大车船转故。

——王芝《海客日潭》

B   酉刻开行,入新开河仅容一船……而于江南岸安设电报。每十里许设木房一二间,皆司电报者。船东至,则报知西局,树牌江岸,以示东行者。

——郭嵩焘《使西纪程》

C   两岸皆沙漠,以沙包堆之,傅以横板,固以长桩,沿途皆有人守护,故沙虽易崩,而旋即修之。人多守护,预先提防,故堤土无恙。

——康有为《意大利游记》

(2)用材料二中的史实说明下列观点。(填字母)

①运河的开凿十分不易,维修依靠大量人工:________

②运河的开通对近代海上交通产生巨大影响:________

③运河的管理调度运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________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补全①②处内容。指出苏伊士运河主权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点】
新航路的开辟;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变式训练
拓展培优
换一批
1. 马铃薯见证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八年级(2)班同学围绕“马铃薯的全球行”这一主题,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性学习,请你一起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地图——见证马铃薯的全球之旅

马铃薯主要传播路径示意图

——据[日]21世纪研究会编《食物的世界地图》绘制

任务二 细读文章——探寻马铃薯的欧洲之旅

马铃薯在传入欧洲之初,并不受人们的欢迎,绝大部分欧洲人对它持一种非常不友好的态度。他们甚至认为马铃薯会导致麻风病和不道德;欧洲人以前从未吃过块茎类食物,《圣经》中也没提到过马铃薯;马铃薯来自美洲,在那里它是不开化的、被征服的种族的主要食物……拿破仑战争时期,马铃薯成为欧洲的粮食储备,到1815年它已成为整个北欧地区的主粮作物。那时工业革命正在改变着英国的农村社会,使数百万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在新的城市环境中,马铃薯成为首个现代“便利食品”。

——郑南《美洲原产作物的传入及其对中国的社会影响》

任务三 解读史料——追踪马铃薯的中国之旅

史料一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叶,根圆如鸡卵,肉白皮黄,可灰汁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

——(清)吴其海《植物名实图考》马铃薯图

(1) 上图是马铃薯主要传播路径示意图,虚线代表1492年哥伦布探险以前,实线代表16世纪以后。识读地图,写出马铃薯全球之旅的起点是哪里?进行了洲际传播的物种不仅有马铃薯,请结合所学再举一例。
(2) 文章中关于马铃薯的欧洲之旅有这样一段文字描述。请结合所学,概括欧洲人对马铃薯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
(3) 同学们在追踪马铃薯的中国之旅时发现了这两则史料,请你任选其中一则,分析其史料价值。
综合题 普通
2.

瓷器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折射出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在此基础上,陶瓷业继承了过去的优良传统,盛况空前。……青瓷、白瓷等制作技法有很大提高,在器物造型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各地新兴的窑场如雨后春笋,除“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之外,景德镇窑也驰名古今。在国策的鼓舞之下,加之当时航海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亚洲的东部、南部、西部及非洲东海岸很多国家都发现了我国宋代瓷器。

——摘编自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代制瓷业繁荣的表现及原因。

材料二   在16-18世纪时期,通过欧洲人的参与,当时外销瓷主要有以下几条路线:一条是由葡萄牙人主导,经澳门等地后到里斯本;另一条是西班牙人从墨西哥和南美向亚洲输出大量白银的返程中,携带中国等国家货物运往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再一条就是荷兰人和英国人经马六甲海峡、印度,前往中东与欧洲。

——摘编自江建新《瓷器改变世界》

1769年,韦奇伍德陶瓷厂创办。他们把原来由一个人从头到尾完成的流程分成几十道专门工序,分别由专人完成。他们采用机器生产陶瓷,数十倍地加快了生产速度。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瓷器贸易与瓷器生产的趋势,并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背景。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家用瓷大都由国营企业或机构完成,几乎所有的国家用瓷从下达任务到生产流程都在国家调控范围内。当今的国家用瓷生产模式已不再像20世纪90年代以前一样专限国企供销,而是开始出现一些优异的私人企业或陶瓷作坊承担部分国家用瓷生产的情况,国家用瓷的挑选范围也不限制于国有企业,而是囊括市场内所有的生产单位。

——摘编自陈磬《1949-2019年景德镇国家用瓷设计研究》

(3)材料三中,国家用瓷生产单位有何变化?
综合题 普通
3.

九年级1班的历史老师把全班分为甲、乙、丙三个小组,在历史课上开展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钱币上的历史】

材料一   甲小组的组长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古钱币图片。

这枚1734年在墨西哥城铸造的西班牙银元上有几个明显的汉字戳,如“信”“仙等,是因为当面银元流入中国沿海的贸易城市之后,做外贸的商号对其进行秤验并在上面加印自己商号的印记,保证真假和成色。

     

图1     西班牙银元(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藏)

(1)根据材料一,简述图1的史料类型。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从银元中得出的关于中外交流的历史信息。

【融汇文明的巧克力】

材料二 乙小组的组长展示了他们收集的巧克力用具图片。

图2   17-18世纪制作巧克力的用具(新加坡国家博物馆藏)

该套用具包括中国景德镇的瓷器,墨西哥的手提箱和椰子壳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全球贸易的角度阐述该套用具出现的原因。

【跨越大洋的神秘大帆船】

材料三   丙小组的组长展示了他们收集的航海路线图。

马尼拉大帆船每年6月乘西南自马尼拉启航北上,顺北太平洋东行,抵达阿卡普尔科港,将中国、印度、波斯、日本等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棉布、象牙、地毯、茶叶等商品从马尼拉运至阿卡普尔科港;回程顺洋流直航,载运西班牙银元、铜、可可等商品返销中国等地。

图3   16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主要路线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3)根据材料三,简述大帆船贸易主要路线连接的两大洲名称,概括大帆船贸易的特点。
(4)综合以上材料,归纳此项目式学习的主题。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