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哪一种模型(以及方案、数据、结论等等)是永恒的,今天被认为‘正确’的模型,随时都可能被新的、更‘正确’的模型所取代。科学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从古希腊算起),它有着成长、发展的过程,它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它是在不断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判断一种学说是不是科学,不是依据它的结论,而是依据它所用的方法、它所遵循的程序。
——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科学不等于永恒的正确”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17年“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一度引发观展热潮。以下是该展览展出的其中八件文物:
序号
文物名称
文物简介
1
环球航行纪念章
1589年,英国为了庆祝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完成环球航行的纪念章。
2
尼日利亚的“马尼拉钱币”
16世纪早期主要在欧洲制作,50个马尼拉钱币可以买一个非洲奴隶。
3
复式显微镜
1650-1700年,出现在荷兰,英国人胡克借助该发明发现了植物细胞结构。
4
毛里求斯“殖民地银行纸币”
1839年在英国伦敦印刷,在其殖民地毛里求斯发行。
5
皇家小猎犬号上的精密计时器
制作于1800年,因1831年随小猎犬号航行而声名远播。达尔文搭乘这艘船环游了世界。
6
美国大选徽章
1868年铁质的美国总统大选徽章。
7
俄国革命瓷盘
1921年制作,为庆祝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8
太阳能灯具与充电
中国深圳生产于2005年的太阳能充电电灯。
请以布展方身份设计主题展厅,选取至少两件相互关联的文物,提炼一个主题,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设计理由。(要求:写明主题,写出选取的文物序号,说明理由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材料一 以原子能、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和新材料等为主要内容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各国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世界范围的生产社会化加速进行,国际分工日益深化,由此引发产业结构的大调整……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国家均卷入其中。从调整的产业范围看,调整几乎波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新兴工业国家在国际分工中主要发展一般技术和资本密集型工业。这种全球范围的分工体系使各国和各地区的生产成为全球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加强。
——摘编自黄光耀《三次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稳健发展态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速达5.2%,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1.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0.2%,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摘编自金观平《中国经济为世界增添确定性》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的“滞胀”现象使西欧各国举步维艰。1985年3月,美国决定实施“战略防御计划”,企图拖垮苏联。法国总统密特朗认为,美国的计划实现后,将出现北美西欧两个不同的安全区,最终可能导致美欧防务的脱钩。为此,密特朗于4月17日针锋相对地出了“尤里卡”计划,并得到6月在米兰举行的欧共体首脑会议的全力支持。同年7月18日,“:里卡”计划正式诞生。
尤里卡是“欧洲研究协调机构”的英文缩写。“尤里卡”计划的目的是在高科技领域里实现了洲联合自强、提高竞争力。它把企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求每个项目都有不同国刑企业参加,其资金筹集办法,采取企业出资,政府补贴和市场投资的方式解决经费。近三十年来该计划在尖端领域取得了一些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如宇航技术、移动电话标准、微电子技术等。“依吉科技赢得未来”,欧洲国家正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奋勇前进。
——核编白方连庆、刘金质、王炳元《战后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一 恩格斯有句充满哲理的话:“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二战的确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和空前的浩劫和灾难。但也正是这场战争,深刻教育了人们。
——摘编自汤重南《二战对战后世界的深远影响》
材料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智慧,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高度,创造性地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绘制了蓝图。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