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并收集乙酸乙酯
证明乙醇与浓硫酸共热生成乙烯
验证葡萄糖与银氨溶液可发生银镜反应
分离和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CH2=CHCHO中滴加KMnO4酸性溶液
紫红色退去
CH2=CHCHO中含碳碳双键
B.
向2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
甲苯中褪色,苯中不褪色
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
C.
向某样品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振荡
溶液后显紫色
该样品中一定含苯酚
D.
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混合共热后,再滴入硝酸银溶液
溶液中出现淡黄色沉淀
说明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
A
B
测定溶液的
蒸发溶液制备固体
C
D
验证与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排水法收集
提出猜想:
已知:ⅰ.
ⅱ.
实验步骤
实验装置及内容
步骤1
反应结束后,A中生成红色固体,C无明显变化
步骤2
将A中混合物过滤,洗涤所得固体,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振荡
无明显现象
步骤3
取步骤2中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颜色变化
解释
两试管溶液呈浅棕色
在水中溶解度较小
两试管上层浅棕色消失
萃取了上层溶液中的
1号试管中下层紫色消失
Zn与有色物质发生了反应
2号试管中上层出现棕色
上层溶液中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为
资料:ⅰ.呈绿色,为棕黑色沉淀,几乎无色。
ⅱ.在强碱性溶液中能稳定存在,在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易转化为和。
ⅲ.为微溶物
实验
序号
试剂
现象
Ⅰ
:10滴溶液
:20滴溶液
溶液紫色变浅至接近无色,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Ⅱ
:10滴蒸馏水
紫色溶液逐渐褪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Ⅲ
:2滴溶液和18滴蒸馏水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 , 未见明显变化。
Ⅳ
溶液变为绿色,无沉淀生成;静置 , 绿色变浅,有棕黑色沉淀生成。
①对于氧化性的认识是。
②实验Ⅱ所得溶液中的检验方法为。
①实验Ⅲ中“溶液变为绿色”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实验Ⅳ中“静置 , 有棕黑色沉淀生成”的可能原因:(写出2点)。
①实验Ⅴ:向实验Ⅲ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 , 振荡,溶液立即变为紫红色。产生棕黑色沉淀。
②实验Ⅵ:向实验Ⅵ的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 , 振荡,绿色溶液迅速变为无色,棕黑色沉淀逐渐减少直至消失。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乳白色浑浊。
对比实验Ⅴ、Ⅵ,结合方程式分析实验Ⅵ滴加后溶液未见紫红色的可能原因。
①若用等浓度等体积的醋酸代替盐酸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②有关中和热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烧杯夹层间碎纸条填满,可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B.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小烧杯中
C.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用水洗净擦干后才用来测NaOH溶液的温度
D.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后立即记录温度
③搅拌器材质(填“可以”或“不可以”)换成铜丝,原因是。
实验序号
体系温度/℃
反应前
反应后
1
20.1
27.1
2
20.0
28.1
3
27.0
4
20.2
27.3
所用溶液的密度、比热容分别近似取和并忽略溶液体积、质量变化和金属吸收的热量。则△H=kJ∙mol-1。
实验室某无色液体含有物质A,为了探究其成分,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用试管取适量该液体,向其中加入少量的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能迅速产生无色气体C,而B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②将产生的气体C收集起来;把燃着的红磷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红磷剧烈燃烧;
③把燃着的硫置于盛有C的集气瓶中,硫剧烈燃烧,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请回答下列问题。
符号表达式
基本反应类型
①
②
探究方案
探究目的
向盛有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溶液,振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还原性
向盛有水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振荡,加热试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具有漂白性
向盛有淀粉-KI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溴水,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的氧化性比的强
用pH计测量醋酸、盐酸的pH,比较溶液pH大小
是弱电解质
A.滴入酚酞溶液
B.吸氧腐蚀
C.钠的燃烧
D.石蜡油的热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