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以“社会现代化—陕西篇章”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生活现代化·陕西服饰篇】

材料一   清末时期,陕西城市居民的着装主要是经过汉化的满式服装。长袍、马褂是清末典型的男服……到了民国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愈演愈烈,加之战争的浪潮、开发的热潮和人口的流动等,推动了陕西人民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其服饰也随之出现了民族融合和多元化,受西方影响的西服、旗袍开始风行。

——摘编自张双慧《近代陕西城市社会生活变迁研究》

材料二

图A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1953年后,陕西省开始部署通过普选建立省和省以下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1953年到1954年间,陕西省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普选建立起来了,并根据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陆续选出了人民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作为人民选举的地方各级政权机构,接替了原有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摘编自郭琦、史念海、张岂之《陕西通史》

材料三

图B 宝成铁路通车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逐步展开。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陕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使陕西迎来巨变。改革、开放的方针深入人心,封闭、保守的落后思想受到冲击,商品观念、市场观念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摘编自郭琦、史念海、张岂之《陕西通史》

材料四   在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陕西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着眼全国发展大局,立足陕西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摘编自新华社《习近平:着眼全国大局发挥自身优势明确主攻方向奋力谱

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1) 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末到民国时期陕西服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2) 图A会议通过了哪一部重要法律文献?该法律文献的通过有何标志性意义?依据材料二,概括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工作”的特点。
(3) 图B所示建设成就与哪一事件有关?依据材料三,概括“陕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陕西发展的影响。
(4)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陕西应如何“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近现代社会变迁历程中陕西篇章的感悟。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国有企业改革; 第一个五年计划;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主要通过飞鸽、烽火台,驿站进行通信。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将各种新式器物引进中国,新式通信工具电报即是其中之一。中国对电报的接纳和引入,经历了一个与列强反复交涉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邮电史编辑室《中国近代邮电史》

材料二:自1861年起,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都被一一拒绝,其时,通过出洋官员的引介,清政府对电报快速传递讯息的优势已有所了解,但认为此西法行之中国多有不便,担心被列强牵制,地方大员亦认为洋人“既欲潜通消息,难免包藏祸心”。为了及时获得信息,上海的洋商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一再试图架设电报线。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1879年,清廷与俄国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曾纪泽在俄国谈判期间,多次利用俄国电报线与国内取得联系。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受此刺激,遂于1880年上奏要求中国自己架设电报线,两天后即获准,之后李鸿章在天津成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主权亦有了切实维护之机构。

——摘编自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1) 材料一中通信工具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据材料二、三,对于新式通信工具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式通信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