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主要通过飞鸽、烽火台,驿站进行通信。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将各种新式器物引进中国,新式通信工具电报即是其中之一。中国对电报的接纳和引入,经历了一个与列强反复交涉的曲折过程。

——摘编自邮电史编辑室《中国近代邮电史》

材料二:自1861年起,俄、美、英等国不断向总理衙门提出铺设电报线的要求,都被一一拒绝,其时,通过出洋官员的引介,清政府对电报快速传递讯息的优势已有所了解,但认为此西法行之中国多有不便,担心被列强牵制,地方大员亦认为洋人“既欲潜通消息,难免包藏祸心”。为了及时获得信息,上海的洋商们不顾清政府的禁令,一再试图架设电报线。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1879年,清廷与俄国签订《里瓦几亚条约》,曾纪泽在俄国谈判期间,多次利用俄国电报线与国内取得联系。由俄国电报到上海只须一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受此刺激,遂于1880年上奏要求中国自己架设电报线,两天后即获准,之后李鸿章在天津成立津沪电报总局,中国电报主权亦有了切实维护之机构。

——摘编自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

(1) 材料一中通信工具在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据材料二、三,对于新式通信工具的引入,近代中国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转变的原因。
(3)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新式通信工具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