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致利用如图所示实验桌上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其中A、B是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C是平整的白纸,E是薄透明平板玻璃。小致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观察到玻璃板后有蜡烛A的像

(1) 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因为玻璃板具有特点。实验中他将蜡烛A向薄透明平板玻璃E移动过程中,蜡烛的像的大小将
(2) 他在玻璃板中看到A的像是因光的所形成的虚像,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B”实际上是所形成的虚像;
(3) 他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一段距离,发现像的位置没有变化,这一现象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中来解释。
【考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2. 如图甲所示是小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

(1) 实验过程中蜡烛B(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2) 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一个光屏,观察发现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
(3) 实验过程中小敏体会到: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成像虽没有平面镜清晰,但是能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透过玻璃板能观察到,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4) 若要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有什么关系”,接下来他该,在白纸上分别记下A和B的位置;
(5) 图乙所示,是小敏组的同学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玻璃板、蜡烛与蜡烛像对应点的位置。之后他们画出连接蜡烛和像的直线,用量角器测量直线与玻璃板的夹角,再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以上操作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在探究

(6) 小敏回家后,使用家里的玻璃板又重复了实验。与图乙相同,她在白纸上沿蜡烛A和B底部边缘的对应位置作标记,并标出玻璃板表面(即反射面)的位置,然后测量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测得的数值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39

5.11

6.39

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3.50

5.21

6.51

小敏发现三次实验测量出的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比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略大一些,与在学校实验得到的“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不相符。小敏通过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