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舶制度与中外交往】

材料一   关于市舶使的最早记载出现于714年,此时市舶使还只是偶尔为之的临时差遣。798年,岭南节度使王虔休兼市舶使,正式建立了市舶管理机构。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市舶使改由驻岭南的“监军”宦官兼任,其作为朝廷派往外地负责采购特定商品的一种专使,也参与对蕃商、侨民的管理。

——摘编自黎虎《汉唐外交制度史》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先后在广州、杭州、明州(今宁波)设置市舶司,至北宋中期又在泉州和密州板桥镇(今胶州市)设置市舶司。北宋市舶收入占岁入总额的0.4%至1.3%,南宋初期市舶收入一度达到了财政收入的4%至5%。市舶司是在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事务上初步建立起国家垂直领导、集中管理、垄断经营的全新机制,其建制是以盐铁使体制为模式由朝廷直接控制的,代表国家管理外交外贸事务,为后世提供了一套可资继承和借鉴的经营机构和制度。

——摘编自杨文新《宋代市舶司研究》

材料三   市舶制度的七大职能     

奏报:蕃舶抵达之后,由地方政府负责及时向朝廷上报。   

检阅:蕃舶进港后,首先由地方长官对其进行检查。

款待:蕃舶到达后,地方长官还要举行“阅货宴”加以款待。   

舶脚:征收关税,又称“下碇税”。       

收市:政府优先垄断收购蕃舶珍贵商品,朝廷收购完毕再任其与民间交易。

进奉:蕃商向皇帝进贡珍异物品。   

作法:制订某些有关蕃舶管理的政策法令。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唐宋时期市舶制度的演变历程。
(2)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评价唐宋市舶制度。
【考点】
唐朝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三国至隋唐的中外文化交流; 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天宝年间,河南、河北的民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7%。在全国10道的经济发展中,河南、河北居全国的领先地位,在财政上也居于重要地位。唐玄宗在诏敕中指出:“大河南北,人户殷繁,衣食之原,租赋尤广。”安史之乱爆发后,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如荆州(治江陵县)天宝年间有3万多户。而乾符年间“江陵城下有三十万户”,百年间增长了近10倍!益州,天宝有户59万多,大中年间则“户百万,兵士五万”,也增加了近1倍。唐前期,河南、河北不仅“桑蚕倍多”,质量也是全国最好的。当时绢分为8等,而河南道宋、毫两州的绢列第1等。德宗时顾况指出:“今江南缣帛,胜于樵(即亳州又名樵郡。)、宋。”唐后期,在江淮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工商业城市。至德年间李华在《杭州刺史厅壁记》中指出:“杭州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这比唐前期洛阳开肆三千余多了10倍。白居易指出:“当今国用,多出江南。”社牧也说:“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而韩愈则更进一步说:“当今赋出于天下,江南居十九。”

——摘编自翁俊雄《唐代区域经济研究》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区域经济演变的趋势及其原因。
(2) 史学界一向认为,“安史之乱”是唐代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