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蛙在跳跃时,其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可以使α神经元、γ神经元兴奋,分别引起后肢骨骼肌中的梭外肌纤维和肌梭(均为相关的肌细胞)的收缩,从而一气呵成地完成跳跃动作,青蛙跳跃反射的部分反射弧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青蛙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的形式传导的。据图分析,γ神经元兴奋可使肌梭收缩,兴奋的肌梭又能使A神经元兴奋,进而将兴奋传递给α神经元,从而使梭外肌纤维收缩的力量增强,这种神经调节机制属于(填“正反馈调节”或“负反馈调节”)。
(2) 将青蛙的γ神经元剥离后置于任氏液(蛙的生理盐水)中,将一电流表的两电极分别置于a、b两处的神经纤维膜外,此时电流表测得的电位为(填“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或“零电位”)。在a处左侧给予一适宜强度的电刺激,则刺激点膜外的电位变化情况是,电流表指针共发生次偏转。
(3) 为探究河豚毒素对兴奋的传导和传递的影响,取图中的γ神经元及其支配的肌梭(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通过突触正常相连)进行实验,处理过程及结果见下表。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

组别

处理10min

γ神经元的动作电位/mV

肌梭的动作电位/mV

1

未用河豚毒素处理

75

60

2

适量的河豚毒素处理

70

10

实验结果表明,河豚毒素主要是抑制(填“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或“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该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从而降低突触后神经元或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来实现的。

【考点】
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实验探究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感知外界环境中潜在的危险信息,快速躲避天敌并作出最适宜的防御反应是动物生存所需具备的重要能力。为探究本能恐惧内在的大脑运作机制,研究人员开展了如下实验。
(1) 将小鼠置于如图1的装置中,用黑色圆盘在小鼠的上视野产生阴影,模拟小鼠被上空中的天敌(如老鹰)捕食的场景,阴影刺激了小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最终诱发小鼠产生逃跑至遮蔽物中的防御行为。

       

(2) 研究人员利用相关技术记录脑内腹侧被盖区(VTA)GABA能神经元的激活程度,(结果图2)发现,推测阴影刺激通过激活VTA区GABA能神经元进而诱发小鼠逃跑行为。
(3) 研究人员将光敏感的通道蛋白特异性表达在某一特定类型的神经元中,并通过特定波长的光刺激来调控神经元活动。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细胞膜处于静息状态,当蓝光刺激光敏蛋白C时,会导致Na+内流使所在神经元兴奋,当黄光刺激光敏蛋白N时,会导致Cl-内流使所在神经元抑制,应用此技术设计实验进一步证实了VTA区GABA能神经元激活是诱发小鼠逃跑行为的必要条件。请从A-H中选择字母填入下表,将实验组的实验方案及相应结果补充完整。

分组

实验动物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实验组一

黄光、②

实验组二

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A.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C的小鼠     B.VTA区GABA能神经元表达光敏蛋白N的小鼠

C.阴影刺激       D.无阴影刺激       E.黄光       F.蓝光

G.未见逃跑行为       H.迅速逃跑躲避

实验探究题 困难
3. 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另外,多巴胺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毒品可卡因是最强的天然中枢兴奋剂,甲图为可卡因对人脑部突触间神经冲动的传递干扰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多巴胺与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发生的电位变化是由外正内负变为,上述过程中突触前膜实现了电信号→信号的信号转变。
(2) 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转运载体”,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上一个神经元内。可卡因可与“多巴胺转运载体”结合,使得多巴胺不能及时被回收,从而(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
(3) 吸食毒品后,表现出的健谈现象与吸食者大脑皮层的区和区兴奋性过高有关。研究发现,机体能通过减少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导致突触后膜对多巴胺的敏感性(填“升高”或“降低”)。
(4) 乙图是在甲图神经纤维某位点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该神经细胞的膜外的不同部位,可能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B. C. D.
(5) 将离体神经纤维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Na+浓度,会导致乙图中的a点移动,b点移动。若适当升高该溶液中K+浓度,会导致乙图中的a点移动,b点移动。(注:本小题从“向上”、“向下”、“不”中选一个填空。)
实验探究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