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说:“家庭教育属于个人道德修养,没有必要动用法律。”请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角度,对此观点进行辨析。
国家和社会治理只需法律、法治,道德和德治可有可无。
小吉的说法对吗?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长期以来,广场舞音乐、室内装修等各类噪声令很多民众深受其苦。《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应民意民需而修订,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该法规定,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未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者有关活动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未采取有效措施造成噪声污染,或者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说服教育,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给予警告,对个人可以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李同学认为:法安天下,只要坚持厉行法治,就能完美解决噪声扰民问题。而陈同学认为:德润人心,不需要上升到法律,只要坚持道德引领,就能有效解决噪声扰民难题。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法德共建】
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就必须发挥家庭教育在孩子品德教育和人格养成方面的优势。此次立法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请你运用"法治与德治"的知识,分析此次立法大力弘扬中华家庭美德的必要性
在一次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课堂讨论中,小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赞成小吉的看法吗?请运用相关知识阐明理由。
联系材料,结合所学,请你判断与分析:对黑狗主人进行道德谴责,没必要追究他的法律责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但汽车的大量增加,时常引发交通堵塞;部分司机不按交规行驶、随意停车等行为也时有发生。面对越来越严苛的交通法规,越来越大的交通秩序整治力度,他们颇为不适应。为此,一些人就交通秩序的治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观点一:交通秩序的治理,法治可以更好地产生威惙力,应优于德治。
观点二:交通秩序的治理,德治可以让人更信服,应优于法治。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见解。
①法治和德治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②治理国家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③法治和道德二者都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
④道德具有规范作用,法律具有教化作用
①法律界定行为边界,道德塑造心灵品质
②法律惩处违法犯罪,道德谴责不良行为
③法律使人不愿犯罪,道德使人不敢犯罪
④法律规定公民权利,道德规定公民义务
材料 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23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决定,自2024年9月5日起施行。此次慈善法的修改,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对健全应急慈善制度、完善促进措施、规范慈善活动、加强监督管理等作了规定,将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该法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依法开展慈善活动。"
①树立诚信意识②增强法治观念③加强治理力度④完善监管制度
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③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