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
2023年8月2日,国家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未成年人模式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宣布将全面升级网络保护工作中的“青少年模式”为“未成年人模式”。这一举措有助于解决过去“青少年模式”的局限性。
知识链接:
“未成年人模式”是指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的系统。
运用时事知识,分析将“青少年模式”升级为“未成年人模式”的意义。
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些保护?
这些犯案者的结局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请你为遏制校园暴力,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写出一条标语。
对性侵、伤害、虐待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起诉6.7万人
对涉罪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情节较轻的,依法附条件不起诉3.1万人
与教育行政等部门联动,共建2120个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 )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②能够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③确保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不受侵犯
④说明国家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①家庭保护②特殊保护③政府保护④司法保护
材料一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于2023年10月24日发布,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重点规定了以下内容:一是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体制机制; 二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 三是加强网络信息内容建设; 四是保护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五是防治未成年人沉迷网络。
材料二 16岁的小强本来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极其喜欢上网,自从在微信加了一个群,结识了一群电脑“高手”后,沉迷于网络,经常在网上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夜不归宿。后来在微信群通过“抢红包”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受到学校的纪律处分;他不仅没有悔改,反而经常盗窃他人财物等,被公安机关拘留;最后,他伙同群里的“高手”,实施网络诈骗,因为涉及数额巨大,造成较大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五年六个月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万元人民币。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关系亿万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
据《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统计,截至2023年6月,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突破1.91亿。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未成年人在享用网络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不良信息侵害、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多重风险,人民群众对依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呼声强烈。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2023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为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未成年人,“健康用网攻略”
问题1:未成年人在网络中“畅所欲言”,“按键伤人”。
问题2:未成年人遭遇“人肉
搜索”,个人信息泄漏。
问题3:未成年人被诱骗“一掷千金”,后悔打赏。
攻略1:
攻略2:
攻略3:
某校七年级(3)班开展“法治促成长”的探究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搜集和整理的信息。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相应任务:
【特殊保护显成效】
2024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
注: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成年人利用电信网络实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2934人,占比下降至6.92%。
【成长天空特殊保护】2024年1月1日起,我国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实践中成熟有效的做法上升为制度规定,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治建设进入新阶段,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践行法律你我同行】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中提出:青少年是法治教育的重要对象,学校是普法教育的主阵地。
①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
②视频推送以是否受人关注为根本标准
③未成年人要培养高雅情趣,拒绝观看短视频
④加强对视频平台的监管,促使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