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唤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中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朝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南宋

11240760

62.9%

6624296

37.1%

(1) 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此河”开凿的目的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是谁?为了“存百姓”,他在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根据材料三的表格概括,南北方的人口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导致这一变化的因素是什么?材料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
(4) 综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考点】
“贞观之治”; 大运河的开通;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某校七年级同学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邀请你参与。

材料一   隋炀帝时期开凿的这一工程,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由此为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工程”指的是什么?并概括该工程的修建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唐太宗上台后确立了抚民以静的统治路线。实行减轻百姓负担;劝课农桑,不夺农时;释放僧尼宫女,繁衍人口等措施。使百姓能戮力生产,耕作有时,故社会经济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恢复和发展。

———摘编自周方高《略论“贞观之治”的形成与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推动唐朝社会经济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

材料三   唐宋南北方人口对比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人口

占全国人口比例

唐朝天宝年间(742-756)

2080万

40%

3120万

60%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

5500万

65.5%

2900万

34.5%

———根据邹逸麟,谭其骧《中国历史时期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整理统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唐宋时期人口分布的变化反映了哪一经济现象?并分析该现象发生的原因。

材料四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4)根据材料四,回答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传入中国的影响。
综合题 普通
2.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

材料一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2018年03月06日08版)

《清明上河图》局部

(1)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展现了中国历史的重要发展阶段。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大运河》

(2)大运河开凿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间?示意图中中心点①与南端点②分别指的是哪里?根据材料,从政治和经济两个方面,说明大运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价值。

【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

材料二   贞观九年,皇帝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二》

(3)据材料二,概括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原因,并写出材料中对治国理政最具借鉴意义的一句话。
综合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