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举国哗然。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在最初的失望和震怒之后,“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康有为、梁启超等掀起了变法维新运动。

材料二

材料三   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能够促进改平的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力量”还有人认为,维新派在超短100天里颁发了200多件法令,且大部分法令都遭到了顽固派的强烈抵制,“维新派计划倒是好,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

(1) 依据材料一,分析变法维新运动兴起的主要原因。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是哪一事件?
(2) 材料二的示意图表明维新派的活动方式有哪些?
(3) 据材料三,概括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 我们能从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吸取什么教训?
【考点】
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的比较;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综合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戊戌变法是政治变革的一次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这一事件的影响。

材料二   戊戌变法是以康、梁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所开展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它力图通过中国社会内部结构的自我调整转出一个全新的社会类型……使国家步入世界发展轨道,走上现代化的道路。

——摘编自颜炳呈《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请指出戊戌变法的目的和性质。

材料三   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开明分子,面对世界性的现代化潮流和民族危亡而采取了防卫性的、自觉地现代化变革尝试。他们从西方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制度的角度,力图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变革。无论如何,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早期现代化拉开了序幕,这是它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地位,不能因其结果的失败而抹杀。

——周嫦妮《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3)据材料三,请概括戊戌变法的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在历史上的影响。
综合题 普通
2. 阅读材料,解析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年春,1300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摘编自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二:从6月11日到9月21日这一百多天中,皇帝迅速地接连发布了一百多条上谕,试图以空前规模大力推行变法维新。8月底前大多数法令涉及经济、军事和文教领域。经济和军事领域中,诏令体现了自强运动的强化。在经济领域,国家以更大的力量促进农、工商业。在军事方面着重训练现代化陆军,加强海军。8月后期起,开始改革政府机构;一些中央的衙门和几个巡抚所辖的地方衙门都被废除,但是他(康有为)关于政治制度改革的建议,如颁布宪法、建立国会和宣布君民合治,上请申均未提,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全国规模的影响。——摘编自费正清、刘广京《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公车上书”发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践行“新的救国之道”这一行动提出的方案是什么?
(3) 材料二中,践行“新的救国之道”这一行动又被称之为百日维新,请从材料二中找出哪些信息可以验证这个称呼的由来?(要摘抄材料原文回答本题)
(4) 依据材料二,列出变法维新运动涉及的领域。(至少二个)
(5) 依据材料二,指出变法维新运动的主要历史作用。
综合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