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思想的解放】

材料一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甲午中日战争前

林则徐、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张之洞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

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借助儒家思想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宣传西方 民主政治思想。

新文化运动时期

陈独秀、李大钊

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只有这两位先生(民主和科学),可 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不摹仿古 人”,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

——据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编制

材料二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纪功坊”上半部用七十二块岩石垒成金字塔形状的纪功坊顶,每块岩石上面记载着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侨的支部,为七十二烈士捐款修墓,以资悼念的情况。“纪功坊”的顶端,矗立着一尊高举火炬的自由神像,象征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争取自由、平等,博爱而献身。“纪功坊"后面,立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碑,正面碑文详细地记载着黄花岗起义经过和收敛牺牲烈士遗骸合葬黄花岗的情况。背面的碑文是经过数年多次审查、考证弄清楚的黄花岗烈士的姓名、籍贯和身份,其中工人11人,农民19人,爱国华侨差不多占三分之一多。

——摘编自武树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表中三个时期有识之士对待“西学”的态度。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修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在思想上的进步意义。
【考点】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从19世纪60年代起,这场持续了约35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有改动

【材料三】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叶,现代科技通过各种方式从欧洲、北美向世界其他地方传播。中国受西学影响1862年在北京开设同文馆,聘请西人教授西文,并翻译西文书籍;1898年批准兴办京师大学堂,开启了中国现代科学教育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有改动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的思想主张以及实践活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场运动的认识。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三,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4) 材料四中“开设同文馆”“兴办京师大学堂”分别是中国近代哪一次运动的具体措施?试从目的和影响的角度,写出这两次运动的共同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2. 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

《化学指南》《化学阐原》《全体通考》《坤象究原》《星学发轫》

《星轺指掌》《中西合历》《分化津梁》

《法国律例》《公法便览》《公法会通》《新加坡刑律》《中国古公法论略》

《富国策》《万国公报》《各国史略》《英文举隅》

——摘自《同文馆题名录》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材料三      1931~1945年教科书部分章目

教料书

部分章目

《复兴历史教科书》

国耻和民族复兴运动

《新修正标准初中本国史》

日军的暴行

《初级小学补充教材》

战时儿章应有的态度与责任、抗日的民族团结、汉奸的下场

《战时补充教材》

战时常识、国防算术、国民防空必读

——摘编自《民国历史教科书研究》等

题32-2表

(1) 根据材料一,概括1898年京师同文馆所译书目的特点。这反映了怎样的时代需求?
(2) 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类教科书的时代意义。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