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农业逐渐走下坡路,危机不断凸显。1900年,美国1/3的耕地是为数以百万计的马匹和骡子生产饲料的,但随着汽车取代这些牲畜,越来越多的耕地用于生产粮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粮食的巨大需求造成了一种假象,但到20世纪20年代,粮食供应激增,而农村的收入却因农产品供过于求而大幅下降。1921-1929年农产品价格指数较1920年下降了35%,农业赋税却占农民纯收入的30%以上。美国垄断资本通过银行金融机构,利用贷款剥削农民和农场,1930年负债农场从1920年的37%扩大至42%。1929年,美国农业生产率较1913年提高了26%,机械设备减少了对体力劳动者的需求,但食品价格随着利润的减少而下降,小农无法支付新设备的成本。更加不幸的是,大萧条期间,美国一些地区气候异常,干旱持续了很多年,沙尘暴增多。一位露宿街头的农民说道:“1927年我种植棉花赚了7000美元,1931年失去了所有,1932年开始流浪。”

——摘编自孙树强《伯南克的“圣杯”: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背景及诱因》

材料二   民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在下降,大大低于清代平均水平。1926-1937年总平均,农业收成只相当于丰年的64.4%。1931—1935年,我国农村出现了一场深刻的农业危机,农业生产萎缩,耕地大量荒芜。这一时期,中国农产品输出贸易总指数逐年下降,1935年比1929年下降一半。而1934年农产品价格总指数比1930年下降28%。随着西方剩余农产品和工业品源源流入,现银不断从农村流向城市、海外,到1933年,全国农户大半处于负债之中,农民大批死亡。由于大众购买力萎缩,国内市场缩小,使完全依赖国内市场的民族工业如棉纺织业破产。……面对严重的危机,许多省份征收田赋不得而归,为此一些省份还征收各种杂税和提高税率。财政当局还实行新进口税则,降低税率,推动进口品汇价倾销。而此时中国共产党直面农村突出问题并开展土地革命,通过农民运动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对中国农村展开了全面改造。

——摘编自符长泉《三十年代中国农业危机及其影响》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产生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农业危机与中国农业危机表现的异同。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国共两党处理农业危机的不同影响。
【考点】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政治与经济;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一战”后的经济危机;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困难
能力提升
换一批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极度重视党的组织建设,主要从军队和地方两方面大力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得我们党保持了强大的组织力和生命力。一是坚决落实“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积极开展地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组织基础,提升党组织的组织能力。首先,恢复和发展地方党的基层组织。由于大革命失败,井冈山地区原有的党组织遭到完全破坏。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一踏上井冈山,就高度重视并抓紧建立和恢复地方党组织。其次,整顿地方党的基层组织。面对机会主义、土客籍矛盾、投机分子反水等问题,通过党员重新登记,不合格的除名,对党员的成分加以限制等方法,整顿和纯洁了地方基层党组织。再次,加强党员思想教育。为实现“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通过举办党团训练班、上党课、组织讨论、印发学习材料等形式,在党员中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教育、党员知识教育和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如此,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的思想理论素养和革命自觉性,使得党的基层组织组织力、战斗力大大增强,为革命斗争取得胜利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的百年变迁与现实启示》

(1) 根据材料,概括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井冈山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建设。
材料分析题 困难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1933年革命根据地“八一”纪念活动中,许多红军战士响应号召积极参加了节省助战运动,主动退还公债、停发公谷费,如通讯学校与通讯材料处的红军战士380多人提出“我们要纪念红军的成立……除继续参加经济战线外,愿把中央政府尚未发给的二百元公谷费,请求赦免”。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不仅使苏区民众初步了解了红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与性质,而且增强了他们参军支前,保卫苏维埃的责任感。1933年的“八一”节纪念,是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和中国工农红军共同倡导下的全党、全苏区范围内的一次纪念活动,其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方式之多样,远超以往的纪念活动,它克服了此前纪念活动偏重于国际共运节日(如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诞生和逝世日、“三八”国际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偏颇,且大大拓展了革命事件的纪念范围,更使纪念规模、纪念方式与纪念程序上的基本模式初步形成。从这个意义上说,1933年的“八一”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上的一大转折点和新的起点,也为以后各种纪念活动的举办提供了经验借鉴。

——摘编自魏建克《1933年苏区“八一”纪念活动的历史考察》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33年的“八一”纪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纪念活动史上的“新的起点”的含义。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33年“八一”纪念活动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