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材料二:

琵琶亭,即白司马泪湿青衫处也。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何乃寂寂至此!近日学诗者,才把笔,即绝口不言长庆。如《琵琶行》,使李杜为之,未必能过。大都元白之警策处,亦自有李杜;李杜之流畅处,亦自有元白,未可轻议也。或曰乐天学道者,然读其诗,于得失之际,何介介也?予曰:人未免有情。荣谢辱来,其始何得无动。盖至徘徊东西林,蹑飞云履,仰看山,俯听泉,筑草堂,凿莲池,则迁谪之感,顿为冰雪矣,宁同长戚戚者?予观乐天,从此地渐步华贵,年才五十余耳,即退求散地,为尹辄去,刺史不出。

太和、开成、会昌间,士大夫对垒交争磨不休其事者多为岭海万里之行;而乐天优游履道里宅中,卧天竺石,玩华亭鹤,种折腰菱,听《霓裳曲》者数十年,此其先几之哲,亦何可及。姻虞卿而不累其事,元牛而不附其党;重于裴公,而不受其恩;妒于李文饶,而不重其怨。入群不乱,涉水不濡,几于有道者。而犹得失介介议之,过矣。子瞻有云:“处患难戚戚者,此愚人无心肝耳,于道何曾梦见?”此等处,非慧业文人不解也。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虞卿即杨虞卿。②元牛:元稹和牛僧孺。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士大夫A对垒B交争D磨戛E不休F罹其事者G多为岭海H万里之行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马十 (一天的行程)    君子不 齿(并列、排列)知不可乎 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刺史不出(授予官职) B. 使  数曲(快速地弹奏)     长句(于是写了)泰山之  , 汶水西流(南边)    太和、开成、会昌间(正,正在) C. 今  憔悴(漂泊沉沦)    心躁也(因为)而半山 雾若带然(处在)    元牛而不附其党(亲近) D. 歌 赠之(连词,用来)    忽魂悸 魄动(连词,表转折)余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而犹 得失介介议之(介词,拿)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亭是白居易泪湿青衫的遗迹,本应长久地被人们崇仰,但作者游览时却显得十分空寂,因而内心感到愤懑不平。 B. 当时,学诗的人们都绝口不提《长庆集》,袁中道认为凭白居易写《琵琶行》的诗才,所写的《长庆集》一定不会逊于李白和杜甫的作品。 C. 白居易被贬九江后,仕途逐渐通达,他却一心寻求散淡的官职,只要被任命为高官,他要么辞职,要么就不去就任。 D. 袁中道认为,白居易虽然与政坛上不少人物有所交往,但并未沾染其中是非,能够洁身自好,保持独立的人格。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处患难不戚戚者,此特愚人无心肝耳,于道何曾梦见?

(5) 作者反驳“乐天学道者,然读其诗,于得失之际,何介介也”这一说法的理由有哪些?
【考点】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筛选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文王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据菜。二子出采,见老丈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言卒,丈人造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君见之,曰:“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之军门之外耳。”

令尹子文之族有干法者,廷理拘之,闻其令尹之族也,而释之。子文召廷理而责之曰:“凡立廷理者,将以司犯王令,而察触国法也。夫直士持法,柔而不挠,刚而不折。今弃法而背令,而释犯法者,是为理不端,怀心不公也。岂吾有营私之意也?何廷理之驳于法也?吾在上位,以率士民,士民或怨,而吾不能免之于法。今吾族犯法甚明,而使廷理因缘吾心而释之,是吾不公之心,明著于国也。执一国之柄而以私闻与吾生不以义不若吾死也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廷理惧,遂刑其族人。成王闻之,不及履而至于子文之室,曰:“寡人幼少,置理失其人,以违夫子之意。”于是黜廷理而尊子文,使及内政。国人闻之曰:“若令尹之公也,吾党何忧乎?”乃相与作歌曰:“子文之族,犯国法程。廷理释之,子文不听。恤顾怨氓,方正公平。”

楚庄王之时,太子车立于茅门之内,少师庆逐之。太子怒,入谒王曰:“少师庆逐臣之车。”王曰:“舍之。老君在前而不逾,少君在后而不豫,是国之宝臣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至公》)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执A一国B之柄C而以D私闻E与吾生F不以义G不若H吾死也。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伐,文中指攻打、攻伐,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含义相同。 B. 谢,此指谢罪、赔罪,与《鸿门宴》“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谢”含义相同。 C. 令尹,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屈原列传》中子兰曾任此职。 D. 国人,此指国都中的人,其中“国”与《岳阳楼记》“去国怀乡”的“国”含义相同。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国两位王子采野菜时看见一位挎筐的老人,在乞要无果的情况下便强行夺筐。后来老人到军营理论,楚文王闻听后召见老人并将在军门外斩杀二子。 B. 刑狱官在得知犯法之人是令尹子文的族人后,便将其释放。子文对刑狱官的做法深感不满,并从该做法的危害角度对其进行教育和斥责,令其依法行事。 C. 成王在得知子文的事情后,也急忙屈尊到子文家中致歉,主动承担放任下属枉法的责任。当地百姓为此还作歌传唱,以表达对子文的肯定和信任。 D. 在对待少师庆驱逐太子车驾一事上,楚庄王没有迁就太子的怨气,反而让其理解少师庆的做法,并对少师庆执法中不顾及个人利益的行为大加赞赏。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

②遂致其族人于廷理,曰:“不是刑也,吾将死。”

(5) 从选文看,楚文王和令尹子文有哪些共同的品行?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 普通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有删改)

(1) 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固”意思是本来,与庄子《五石之瓠》“夫子固拙于用大矣”的“固”意思相同。 B. “鄙”的意思是边境,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不同。 C. “爵位”是指古代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D. “劝”的意思是鼓励、劝勉,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的“劝”含义不同。
(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有效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B. 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C. 墨子认为,官员和民众的身份地位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应效仿古代贤君通过公平竞争筛选出有能者和无能者。 D. 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②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文言文阅读 普通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媚笔泉记

姚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淙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幕半阴,山风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附】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 ,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B.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C.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D. 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西循崖可二里”与“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短歌行》)中的“可”字含义不同。 B. “日暮半阴,山风卒起”与“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中的“卒”字含义相同。 C. 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著《水经注》是中国古代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D. 晦,指农历每月的末一天。类似的词有朔、望,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写桐城西北连绵的山峦,山崖忽合,地势险峭,难以行走,接着点出“曲流”,表现了山水的态势,悄然引出后文要写的媚笔泉。 B. 第二段“积雨始霁”等五句写的是龙溪十余里间的景色,正值阳春三月,花草树木映着阳光,溪水潺潺在山间流淌,声色俱佳,令人神往。 C. 文章写左学冲筑室未成时就邀客宴饮,强调了他特别重视宴饮活动的个性;而这种雅兴乃因媚笔泉而生,这增强了媚笔泉引人入胜的魅力。 D. 《登泰山记》写日出:太阳纯红如丹砂,下面有红光荡漾,托其冉冉上升。富有动感,如在目前。寥寥数语,就把日出景象写得气势磅礴。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5) 简要分析姚鼐《游媚笔游记》所表达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