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选出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弦嘈嘈如急雨”--用“嘈嘈”这个叠字词摹写声音,声韵感强;又用“如急雨”的比喻使它形象化。 B. “间关莺语花底滑”--“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的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者妙语点睛,描绘了余音袅袅、弦外有音、无声处有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D. “犹抱琵琶半遮面”--肖象描写,生动的描写了琵琶女年老色衰不愿见人的心情和忸怩神情。
【考点】
表达技巧类题目;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单选题 普通
课时演练
换一批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琶琵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白居易《琵琶行·序》)

材料二:

琵琶亭,即白司马泪湿青衫处也。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何乃寂寂至此!近日学诗者,才把笔,即绝口不言长庆。如《琵琶行》,使李杜为之,未必能过。大都元白之警策处,亦自有李杜;李杜之流畅处,亦自有元白,未可轻议也。或曰乐天学道者,然读其诗,于得失之际,何介介也?予曰:人未免有情。荣谢辱来,其始何得无动。盖至徘徊东西林,蹑飞云履,仰看山,俯听泉,筑草堂,凿莲池,则迁谪之感,顿为冰雪矣,宁同长戚戚者?予观乐天,从此地渐步华贵,年才五十余耳,即退求散地,为尹辄去,刺史不出。

太和、开成、会昌间,士大夫对垒交争磨不休其事者多为岭海万里之行;而乐天优游履道里宅中,卧天竺石,玩华亭鹤,种折腰菱,听《霓裳曲》者数十年,此其先几之哲,亦何可及。姻虞卿而不累其事,元牛而不附其党;重于裴公,而不受其恩;妒于李文饶,而不重其怨。入群不乱,涉水不濡,几于有道者。而犹得失介介议之,过矣。子瞻有云:“处患难戚戚者,此愚人无心肝耳,于道何曾梦见?”此等处,非慧业文人不解也。

(选自袁中道《珂雪斋集》)

【注】①虞卿即杨虞卿。②元牛:元稹和牛僧孺。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方框内依次填入与正确答案相对应的字母。士大夫A对垒B交争D磨戛E不休F罹其事者G多为岭海H万里之行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驽马十 (一天的行程)    君子不 齿(并列、排列)知不可乎 得(一下子,很轻易地)    刺史不出(授予官职) B. 使  数曲(快速地弹奏)     长句(于是写了)泰山之  , 汶水西流(南边)    太和、开成、会昌间(正,正在) C. 今  憔悴(漂泊沉沦)    心躁也(因为)而半山 雾若带然(处在)    元牛而不附其党(亲近) D. 歌 赠之(连词,用来)    忽魂悸 魄动(连词,表转折)余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介词,在)    而犹 得失介介议之(介词,拿)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琵琶亭是白居易泪湿青衫的遗迹,本应长久地被人们崇仰,但作者游览时却显得十分空寂,因而内心感到愤懑不平。 B. 当时,学诗的人们都绝口不提《长庆集》,袁中道认为凭白居易写《琵琶行》的诗才,所写的《长庆集》一定不会逊于李白和杜甫的作品。 C. 白居易被贬九江后,仕途逐渐通达,他却一心寻求散淡的官职,只要被任命为高官,他要么辞职,要么就不去就任。 D. 袁中道认为,白居易虽然与政坛上不少人物有所交往,但并未沾染其中是非,能够洁身自好,保持独立的人格。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②处患难不戚戚者,此特愚人无心肝耳,于道何曾梦见?

(5) 作者反驳“乐天学道者,然读其诗,于得失之际,何介介也”这一说法的理由有哪些?
文言文阅读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