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三十辐共一 , 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填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

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 ,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

(《〈老子〉》四章》,选自《老子道德经注校译》)

(1) 下面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凿户以为室         牖:窗 B. 者无功            伐:夸耀 C. 其脆易                泮:同“判”,分离 D. 众人之所过           复:重复
(2) 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当其无,有车用        民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B. 不亡者寿        常于几成败之 C. 凿户牖为室        是圣人欲不欲 D. 为之未有            合抱之木,生毫末
(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 B. 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后跟;“不积跬步”的“跬”是跨出一脚。 C. 寿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对其都有阐释。古人认为上寿是百岁,中寿是八十岁,下寿是六十岁。 D. 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为我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曾担任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相传曾向孔子问礼。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②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 重点:如何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包含的意味?《老子》四章
(6)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老子》(第六十四章)

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考点】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翻译; 概括分析; 筛选信息;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文言文阅读 困难
课时演练
换一批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礼为诸暨宰,问政,阳明子与之言学而不及政。子礼退而省其身,惩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恶也;窒己之欲,而因以得民之所好也;舍己之利,而因以得民之所趋也;己之易,而因以得民之所忽也;去己之蠹,而因以得民之所患也;明己之性,而因以得民之所同也;三月而政举。叹曰:“吾乃今知学之可以为政也已!”

他日,又见问学,阳明子与之言政而不及学。子礼退而修其职,平民之所恶,而因以惩己之忿也;从民之所好,而因以窒己之欲也;顺民之所趋,而因以舍己之利也;警民之所忽,而因以惕己之易也;拯民之所患,而因以去己之蠹也;复民之所同,而因以明己之性也;期年而化行。叹曰:“吾乃今知政之可以为学也已!”

他日,又见而问政与学之要。阳明子曰:“明德亲民也,古之人明明德以亲其民,亲民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明明德,体也;亲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子礼退而求至善之说,炯然见其良知焉,曰:“吾乃今知学所以为政,而政所以为学,皆不外乎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明·王阳明《书朱子礼卷》)

材料二:

朱廷立,字子礼,徽之婺源人。癸未进士,授诸暨县令。暨巨且烦,号难治,廷立至,新黉社、农桑、申乡约、榜《讼诫》,而义仓、义桥、义冢之设,凡以惠民。其尤惠者,均里甲,止海塘,岁省银力各万计。治称第一,晋拜河南道御史。既去暨,人建祠祀之。少傅谢迁之记其政于石,立在道,激扬达体……尝从陈献章游因以圣贤之学期廷立后又得王湛邹子辈相师友学益邃。观其知行合一之论,心性即仁之说,事心事天之旨,正学正道之辩,率皆根本之学,有实见也。

(明·焦竑《国朝献征录》三十五卷)

注释:①王湛邹子,指王阳明、湛若水、邹守益,三人皆为明朝心学大家。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尝从陈献章A游B因C以圣贤之学D期E延立F后G又得王湛邹子H辈相师友I学益邃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惕,害怕恐惧,与《孟子》“皆有怵惕恻隐之心”的“惕”意思相同。 B. “又见而问学”与《论语》“人而不仁”的“而”意思相同。 C. 一,一致、相同,与《兰亭集序》“其致一也”的“一”意思相同。 D. 劝,勉励、奖励,与《兼爱》“恶得不禁恶而劝爱”的“劝”意思相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阳明在面对朱子礼问学和问政时,看似答非所问,实则巧妙引导,用心良苦。 B. 王阳明先为学再为政的思想,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C. 诸暨是难治之地,但朱子礼有很多惠利百姓的措施,治理第一,升任河南道御史。 D. 朱子礼在诸暨县令任上践行阳明“知行合一”的学说,政绩卓著,为百姓所称道。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礼退而省其身,惩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恶也。

②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5) 结合材料一,概括朱子礼“问学”“问政”之后所领悟的人生之理。
文言文阅读 困难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选自《论语·雍也》,有删改)

材料二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选自《墨子·兼爱》,有删改)

材料三  齐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王曰:“王政可得闻与?”

对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 , 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诗》云:‘哿矣富人,哀此茕独。’”王曰:“善哉言乎!”

曰:“王如善之,则何为不行?”王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对曰:“昔者公刘好货。《诗》云:‘乃积乃仓,乃裹糇粮,于橐于囊。思戢用光,弓矢斯张。干戈

戚扬,爰方启行。’故居者有积仓,行者有裹粮也,然后可以爰方启行。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王曰:“寡人有 , 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太王好色,爱厥妃。《诗》云:‘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当是时也,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有删改)

(1) 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A文王之治岐也B耕者C九一D仕者E世禄F关G市讥H而不征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尧舜其犹病诸”中的“病”与成语“病入膏肓”中的“病”意思不同。 B. 明堂,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场所,凡朝会、祭祀等重大典礼都在明堂举行。 C. “内”与后文的“外”是针对男女而言的,意义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的“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意思相同。 D. “寡人有疾”的“疾”与“声非加疾”的“疾”意思不同。
(3)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想以博施于民、济助众人等事功去行仁道,孔子认为那是圣人的事功,连尧舜那样的圣王也不能做到。 B. 墨子正面立意,假设天下人“兼相爱”,就能消除种种乱象,使天下大治。 C. 齐宣王肯定孟子的王政主张,但又不想实行,辞以“好货”“好色”,孟子说,只要“与百姓同之”就行,最终说服了齐宣王。 D. 孟子以文王治岐为例,提到王政的具体内容,关乎耕者、仕者、商人、罪人等,并强调要关心鳏寡孤独者。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

②人皆谓我毁明堂,毁诸,已乎?

(5) 这三则材料既体现了孔孟儒家思想的一脉相承,也体现了儒墨两家思想的相通之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三则材料思想的相同点。
文言文阅读 困难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

材料二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 , 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 , 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 ,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坎壈:kǎnlǎn,困顿,坎坷。

(1)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人A疾之B如仇敌C恶之D如鸱枭E如此F以学G自损H不如I无学也

(2)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合乎,和成语“中规中矩”的“中”词义相同。 B. 而,此处表转折,与上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而”用法相同。 C. 专利,古今异义词,此处意为“(精神)专一而敏锐”。 D. 冠,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此处即取该解释。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劝学》中,作者认为骏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而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止。 B. 《勉学》中讲到幼年是人的最佳学习时机,必须及早把握,一旦错过的话,到了晚年即便加紧努力也难以有所成就。 C. 《勉学》中运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语言生动,说理透彻,勉励子女刻苦读书。 D. 《劝学》和《勉学》都谈论学习之道,前者论述了学习要“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后者也强调了端正学习态度的重要性。
(4)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②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5) 材料二对求学者提出了哪些告诫?请简要说明。
文言文阅读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