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天平称得钢球的质量为 m=100g。用游标卡尺测挡光条的宽度,位置如图(b),则挡光条的宽度d=mm。
(2)某次实验,将钢球拉离最低点 h=10cm静止释放,与光电门相连的数字毫秒计的示数为2.4ms,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 , 钢球的动能增加了J(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3)改变释放位置的高度进行多次实验,发现总有动能的增加量大于势能的减小量,可见这是一种 (填“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如果 h和t的测量都是准确的, 其产生原因是:。 。
(1)实验时要调整气垫导轨水平。不挂钩码和细线,接通气源,轻推滑块使其从轨道右端向左端运动的过程中,发现遮光条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小于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以下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
A.调节旋钮使轨道左端升高一些
B.调节旋钮使轨道右端升高一些
C.将两光电门间的距离缩短一些
D.将遮光条的宽度增大一些
(2)调整气垫导轨水平后,挂上细线和钩码进行实验,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2的时间分别为、 , 测出遮光条的宽度为 , 可得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时的瞬时速度;实验中除了还要测量滑块及遮光条的总质量外,还需测量(或知道)(填写物理量的名称及其字母符号)。实验中若表达式成立(用题中和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为),则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3)实验时发现钩码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比系统增加的动能大,其可能的原因是。
(1)甲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选出一条纸带如题图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从纸带上A点开始每隔一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取得两个计数点B和C.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得OA=9.62cm,OB=l5.89cm,OC=23.64cm.已知打点计时器每0.02s打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g=9.80m/s2 . 在OB段运动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ΔEp=J;重物的动能增加量ΔEk= J(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乙同学利用该实验装置测定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他打出了一条纸带后,利用纸带测量出了各计数点到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的距离h,算出了各计数点对应的速度v,以h为横轴,以为纵轴画出了如题图所示的图线.由于图线明显偏离原点,若测量和计算都没有问题,其原因可能是.
乙同学测出该图线的斜率为k,如果阻力不可忽略,则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k(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实验步骤:
①将气垫导轨放在水平面上,将导轨调至水平;
②测出挡光条的宽度为l;
③由导轨标尺读出两光电门中心之间的距离s;
④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其处,待砝码静止不动时,释放滑块,要求砝码落地前档光条已通过光电门2;
⑤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上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所用时间△和△;
⑥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再称出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
(2)用表示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字母写出下列所示物理量的表达式:
①当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光电门2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和;
②在滑块从光电门1运动到光电门2的过程中,系统势能的减少量(重力加速度为g);
③如果,则可认为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片的宽度,如图乙所示,则遮光片的宽度d=mm;
(2)某次实验测得倾角 , 该小组同学将滑块从不同位置释放,测出释放点A到光电门B处的距离L,若作出L(为纵坐标)与(选填“t”“”或“”)的图像是过原点的一条倾斜直线,且直线的斜率为,则滑块和小球组成的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①滑块的质量(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大于钩码和力传感器的总质量;
②改变钩码数量,测出对应的力传感器的示数和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则滑块的加速度表达式(用字母“L”“d”“t”表达)。
③为了能够直观得出滑块的加速度a与力F的关系,小明使用图像法处理数据,应作出(选填“”“”或“”)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