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下表,回答问题。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发式

清朝建立后,汉人剃发留辫

剪辫

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君

礼俗

跪拜、作揖

点头、鞠躬、握手

服饰

长袍、马褂、旗袍

西装、中山装和改良后的旗袍

(1)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反映的是什么现象?“中山装”是如何设计出来的?
(2) 结合所学分析指出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你对上述现象的变化有何感慨?
【考点】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已变成“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

——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简表(部分)

时间

翻译书籍类型

书量和所占比例

20世纪以前

自然科学

437部,占75.3%

社会科学

80部,占13.9%

20世纪初

自然科学

164部,占19.6%

社会科学

327部,占60.9%

——据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整理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主要变化。(不得照抄原文)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 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前后中国翻译书籍的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背景。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铁路变迁。

材料一   清朝定都北京后“漕运初悉仍明旧”,利用水道将南方粮食运到北京,也从北京周边省份购买一些粮食。道光年后,运河淤塞,每年只能运抵京师100万石。于是,清政府积极开辟更广阔的粮食供应市场。光绪二十三年(1897)京奉铁路天津至北京段建成通车,此后京汉、京绥、津浦等铁路也相继通车,全国各地粮食顺利运往北京,粮食供应不再成问题。光绪二十七年(1901)清政府下令取消漕运。

——摘编自《近代北京的粮食供应》等

材料二   1905年,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京张铁路。……担任京张铁路工程师的詹天佑是洋务运动派遣的第一批留学生,他召集北洋武备学堂铁路工程班以及山海关铁路学堂的毕业生组成技术人员队伍,经过反复勘测、计算和比较,最后选定线路。这条线路最困难的一段是南口至八达岭段,那里地势险峻且坡度很大,于是青龙桥站采用了“人”字形的设计方案。1905年12月,一列铺轨工程车的车钩链子折断,造成脱轨事故,各种质疑纷至沓来,詹天佑没有惊慌,反而冷静思考如何保证每节车厢之间的连接万无一失。后来,他采用了自动挂钩法,完美解决了该问题。

——摘编自李占才《中国铁路史》等

材料三   张家口至北京全程210公里,用牲畜运货大约需要40小时,火车开通后,北京至张家口仅需6小时,速度提高了7倍,促进了人们对效益的追求,也改变了淡薄的时间观念。一些商人到张家口桥东区投资建设,使这里一改往日荒凉,代替桥西区成为张家口的经济中心。一时间,张家口商业发达,市场繁荣,成为华北的重要商埠。

——摘编自《京张铁路河北段文物遗存调查》等

(1) 依据材料一,指出晚清北京粮食供应方式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2) 依据材料二,分析京张铁路成功修建的原因。结合所学,说出京张铁路修建的重要意义。
(3) 依据材料三,谈谈京张铁路给沿线人们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请你就如何保护和宣传京张铁路建言献策。
材料分析题 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