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企业(如下图)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摘编自《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 以三民主义纲领为标准来衡量辛亥革命,可以看出其历史功绩:推翻实行民族压迫和歧视的清朝统治是三民主义纲领规定的首要任务,而辛亥革命做到了这一点……民国初年,袁世凯等军阀试图复辟帝制,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以“民主”之名而行专制之实的各个独裁者或政权,都不敢公开向民主观念挑战。显然,民主已经取代专制并成为中国人所公认的价值观念。

——摘编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中所示企业的类型及创办的目的。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共同作用。
【考点】
洋务运动;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真题演练
换一批
1. 文化自信是当前热议的话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大炮带给中国社会的耻辱和创伤毕竟太深了。因此,痛定思痛之后,庙堂的众人的策论已多见“制敌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比者抚局虽成,而国威未振,宜亟图振兴,使彼顺则可以相安,逆则可以有备”。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摘编自廖保平《辛亥百年: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导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此时清政府“痛定思痛”而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请分析该运动的历史地位。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千年未有的文化危机是什么?三个层面重建文化自信的实践都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什么?
(3) 材料三中为“转变思想,更新观念”,20 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何积极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就是民族意义而言,它所寻求的是:在“鸱张弥甚”的外国侵略者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庙堂中人的策论已见“制改在乎自强,自强必先练兵。”……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康有为托孔子之名及皇帝威严去变法,但他依旧失败了,因为西太后甘心作为顽固势力的中心。清朝皇室及士大夫阶层和民间的顽固势力实力本极雄厚,形成了一种不可抑制的反潮。加之资产阶级维新派自身力量的弱小,他们所要依靠的皇帝又无实权,此次变法最终走向失败。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名垂青史!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初生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只存在了几个月即告夭折。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化。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操纵下,中国陷入四分五裂的军阀割据和军阀混战之中。在封建军阀专制统治下,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愈陷愈深。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体现洋务运动“自强”口号的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二写出此次变法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次变法失败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述你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