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披荆斩棘,勇于实践, “干出了一片新天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6月,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和图们江。面对严重威胁,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军一起,实行战略反攻,歼敌23万余人,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材料二:列宁曾经深刻地指出: “没有高度发达的社会化大工业,就根本谈不上社会主义,而对于一个农业国家来说就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对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从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

(1) 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联系材料和所学说明中国“实行战略反攻”的原因及效果。
(2) 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共产党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
【考点】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中共八大;
【答案】

您现在未登录,无法查看试题答案与解析。 登录
材料分析题 普通
能力提升
换一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安邦定国立根基】

材料一:1950年,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硬是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第二年种上花生和棉花,喜获丰收。梅家村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多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1) 请指出材料一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该事件的历史影响。
(2) 【敢叫天地换新颜】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

年份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1952

19.1%

1.5%

0.7%

71.8%

6.9%

1956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变化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如何让“天地换新颜”?

(3) 【而今迈步从头越】

材料三:

1952年和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相关链接】

从工业化发展速度上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从工业化的发展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姜爱林《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图表反映的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并根据相关链接,说明当时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普通
3. 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依靠人民谱写了不懈探索与奋斗历史。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1953 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人民日报》1953 年元旦评论

材料四:1952-1956 年我国工业总产值公私经济所占份额变化表

年份/比重

公有经济

私有经济

1952年

23.5%

76.5%

1956年

100%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革命“第一步”和“第二步”各自胜利的标志。
(2) 材料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一“最高利益”进行了“一五计划”并大幅度超额完成,请在交通、工业领域各举一例。
(4) 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有什么意义?
材料分析题 普通